分娩後的疼痛或許是你沒想到的,不過產後痛也不見得一定會出現。往往是這樣,如果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寶寶的身上,疼痛就不會那麼明顯了,有時隻用一些簡單的放鬆方法就可以緩解。
第九章 產後護理(5)
寶寶的體重變化
出生第一周時寶寶體重大多數會暫時下降,這是因為寶寶這時吃奶少,加上胎便和尿液的排出以及皮膚出汗和呼吸使一部分身體水分損失,在出生後2~4天會出現暫時性體重下降的現象,醫學上稱為“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下降不超過300克。隨著吃奶量的增加,寶寶的體重從第四或第五天開始回升,過1周即可恢複到出生時的體重。
認識新生兒的先天反射
所有健康的新生兒都具有一些本能的反射活動,可以幫助新生兒度過離開母親子宮的最初幾周。在新生兒生理和智力水平逐漸發育成熟、能夠進行更自覺的、有意識的活動後,這種先天反射就會消失。保護眼睛和維持呼吸是兩種最容易引出的反射活動:如果你觸摸他的眼瞼,他就會閉上眼睛,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他的鼻子,他就會用雙手做出掙紮的狀態。
兒科醫生也會測試新生兒的反射反應,它可以總體反應出寶寶的機體是否健全,神經係統是否正常。正常新生兒的代表性反射運動有以下幾種:
1 覓食、吮吸和吞咽反射
當你用乳頭或奶嘴輕觸新生兒的臉頰時,他就會自動把頭轉向被觸的一側,並張嘴尋找。這種動作就是覓食反射。
每個新生兒出生時都具有吮吸反射,這是最基本的反射行為,這種反射使新生兒能夠進食。將奶嘴放進新生兒口中,他就開始吸吮。吸吮運動極其強烈,甚至在乳頭的吸吮刺激移開之後仍會繼續很長時間。吸吮的同時,新生兒天生會吞咽,這也是一種反射。吞咽行為可以幫助寶寶清理呼吸道。
2 緊抱反射
也被稱為“驚嚇”反射或“莫羅氏反射”。將新生兒的衣服脫去,兒科醫生會用一隻手托起新生兒,另一隻手托起他的頭部,然後突然使寶寶的頭及頸部稍向後傾,正常的孩子會四肢外展、伸直,手指張開,好像在試圖尋找可以附著的東西。然後寶寶會緩緩收回雙臂,握緊拳頭,膝蓋蜷曲縮向小腹。寶寶身體的兩側應當同時做出同樣的反應。若寶寶突然聽到巨大的聲響,也會是這種反射。緊抱反射消失的時間是在寶寶2個月左右的時候。
3 握持反射
醫生都會檢查寶寶的握持反射。測試方式是把手指放在寶寶的手心,看看他的手指會不會自動握住醫生的手指。
很多新生兒的反應都很強烈,緊緊攥住別人的手指,甚至你可以這樣把他們提起來(但是建議您不要做這個嚐試)。這種反射一般在3~5個月消失。當你輕觸他的腳底時,你會發現他的腳趾也蜷起來,好像要抓住什麼東西似的,這樣的反射將持續一年左右。
4 行走反射
用雙手托在新生兒腋下豎直抱起,使他的腳觸及結實的表麵,他會移動他的雙腿做出走路或跨步動作。如果他的雙腿輕觸到硬物,他就會自動抬起一隻腳做出向前跨步運動。這種反射大約會在1個月左右消失,與寶寶學走路沒有關係。
5 爬行反射
當寶寶趴著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做出爬行姿勢,撅起屁股,膝蓋蜷在小腹下。
這是因為雙腿就像在子宮裏麵一樣仍然朝向軀體蜷曲。當踢寶寶的雙腿時,寶寶或許能夠以不明確的爬行姿勢慢慢挪動,實際上隻是在小床上作輕微的向上移動。一旦寶寶的雙腿不再屈曲且能躺平,這種反射即行消失,通常在2個月左右。
新生兒的呼吸無規律
有的新生兒呼吸時會發出呼哧呼哧的聲音,這是因為寶寶蓋的毯子、穿的衣物上脫落的棉絨,及更多的空氣中的灰塵,阻塞了寶寶的鼻腔和上呼吸道,但是你不用擔心,寶寶不是感冒了,這個時候的寶寶傷風感冒的可能性還不大,寶寶隻是在努力地呼吸。你可以試著用小棉簽沾點兒新生兒油,幫寶寶把鼻腔中的汙物清除,但動作一定要輕柔,小心扶住寶寶的頭,不要讓他晃動。
新生兒須按需哺乳
按需哺乳是有好處的,一方麵,可以促進媽媽乳汁分泌的增加。通過胎兒的頻繁吸吮乳頭,反射性地刺激催乳素的分泌增強,這樣還能使新生兒體重增長快,身高增長快。一般說來,新生兒按需哺乳比較好,隨著新生兒月齡的增加,漸漸過渡到按時哺乳,3~4個月後每隔3~4個小時要哺乳一次,夜間可以間隔1次喂奶時間,慢慢養成按時吃奶的好習慣。
每次喂奶時間,第一天每次每側喂奶約2分鍾,第二天約4分鍾,第三天約6分鍾,以後大約為8~10分鍾,即一次喂兩側共約15~20分鍾。吸奶時間過久,會咽入過多空氣,易引起嘔吐,而且也會養成日後吸吮乳頭的壞習慣。
新生兒貪睡
這周的寶寶基本上仍是吃飽就睡,睡醒就吃,吃奶及大小便次數多且尚無規律。這時的寶寶需要盡可能多的擁抱和撫慰,多抱抱你的寶寶吧!
新生兒的保暖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