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分娩·產後篇(8)(1 / 3)

將雞蛋打入碗內攪散,放入精鹽、味精、清水(適量)攪勻,上籠蒸熟。選用三成肥、七成瘦的豬肉剁成末。鍋放爐火上,放入植物油燒熱,放入肉末,炒至鬆散出油時,加入蔥末、醬油、味精及水(適量),用澱粉加水調勻勾芡後,澆在蒸好的雞蛋上麵即成。

功效

功效

具有健脾益氣作用,可以治療產後出血、惡露淋漓等症。此外還有生津潤腸通乳之功效,對於津血不足所致的產後乳汁缺少、大便燥結等食之有效。

雞蛋及豬肉均有良好的養血生精、長肌壯體、補益髒腑之效,尤其是維生素A含量高,除對新媽媽有良好的滋補功效外,對維生素A缺乏症也有很好的療效。

鱔絲打鹵麵

材料

麵條1碗,鱔魚絲250克,黃酒20毫升,醬油100毫升,白糖100克,蔥末、薑末、胡椒粉、精鹽、香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

鱔魚絲放入開水中燙一下,撈出,瀝去水分。炒鍋置火上,放油燒至八成熱時,下鱔魚絲,炸至無響聲,鱔魚絲發硬時,用漏勺撈出。炒鍋倒出餘油,放醬油、黃酒、白糖、味精、蔥、薑、鮮湯製成鹵汁,倒入鱔絲,上下翻動,使鹵汁粘在鱔魚絲上,淋上香油,出鍋放在煮好的麵條上,撒上胡椒粉即成。

紅曲粳米粥

材料

紅曲米30克,粳米100克,紅糖少許。

做法

將紅曲米、粳米分別去雜質,用清水淘洗幹淨。在洗淨的鍋內放入適量的清水、粳米,置於火上,煮沸後再加入紅曲米,用小火煮至粥成,加紅糖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

此粥特點是粥軟糯,甜香適口。此粥能活血化淤、健脾消食,用於防治產後惡露不盡、淤帶腹痛等症。

蛋奶燉布丁

材料

鮮牛奶250毫升,白糖125克,雞蛋2個。

做法

將牛奶分為兩份,一份與白糖混合,放在小火上慢慢加熱使白糖溶化。布丁模可用上大下小的瓷茶杯代替,洗淨擦幹,塗一層薄油備用。鍋中加水15毫升,白糖50克,小火慢熬至金黃色後,趁熱倒入布丁模內,墊住布丁模的底層。雞蛋打入碗內攪打均勻,先加冷牛奶攪拌,再倒入加糖溶化的熱牛奶攪勻,然後用細篩過濾即成蛋奶。將蛋奶漿倒入布丁模內,入籠微火燉約20分鍾,至蛋漿中心熟透即可出籠,冷卻後覆於小茶碟上即可食用。

歸七山楂飲

材料

當歸、山楂各20克,三七粉10克,紅糖30克。

做法

將當歸、三七粉及山楂放入鍋中,加水約250毫升,煮約30分鍾。取汁,放入紅糖攪化即可。

功效

活血化淤,通絡止痛,可用於治療產後淤血內阻、氣閉不行所致產後昏厥,亦可治療其他淤血內停所致的疾病,如惡露不下或不盡、產後腹痛等。

田七燉雞

材料

母雞肉300克,田七15克,薑、蔥、料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母雞肉洗淨,切塊。田七烘幹,研成粉末(或直接用粉末)。將雞肉放入鍋內,加清水(約1000毫升),置旺火上燒開後,撇去浮沫,加薑、蔥、料酒。移至小火上燉至雞肉熟爛,再加田七粉、精鹽及味精,稍煮片刻即可離火食用。

功效

益氣養血,生精補髒,化淤止痛。對產後氣血虛弱的新媽媽最為適宜。此外,還可治療產後惡露不下、惡露不止等。

益母草紅棗瘦肉湯

材料

紅棗18克,瘦肉20 0克,益母草75克,水4杯,精鹽適量。

做法

瘦肉洗淨、切塊,紅棗去核、洗淨。益母草用水洗淨。將益母草、紅棗、瘦肉放入堡內煮滾後,再改用小火煮2小時,下精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

產後腹部疼痛,可能是體內血流不暢所致。飲用此湯,能調經止痛、活血去淤、消除腹部疼痛。促進子宮複原、活血去淤,兼調經止痛。

黃芪橘皮紅糖粥

材料

黃芪30克,粳米10 0克,橘皮末3克,紅糖適量。

做法

將黃芪洗淨,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煎煮,去渣取汁。將鍋置於火上,放入粳米、黃芪汁和適量清水煮粥,粥成後加入橘皮末再次煮沸,加入紅糖調勻,即可食用。

功效

此粥的特點是甜香,黏稠。橘皮末能理氣健胃、燥濕化痰。紅糖溫中補虛、活血化淤。黃芪是補氣的良藥。此粥有益氣固血的作用。用於防止產後氣虛,惡露色淡質稀,淋漓不斷,神疲乏力。

第十二章 產後護理(8)

小米雞蛋紅糖粥

材料

小米100克,雞蛋2個,紅糖100克,清水適量。

做法

先將小米清洗幹淨。將鍋置火上,放入適量清水、小米,先用旺火煮沸後,再改用小火熬煮至粥濃,打入雞蛋,略煮即成,以紅糖調味後進食即可。

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