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史傳說中,有一位有巢氏,他在樹上棲宿,以采集堅果和果實為生;有一位燧人氏,他發明鑽木取火,教人捕魚為食;又有一位庖犧氏,他發明網罟,領導人民從事大規模漁獵活動。在庖犧氏以後,出現了神農氏,他是農業的發明者。在這以前,人們吃的是行蟲走獸、果菜螺蚌,後來人口逐漸增加,食物不足,迫切需要開辟新的食物來源,神農氏為此遍嚐百草,他多次中毒,又幸運地找到解毒方法,曆盡千難萬險,終於選擇出可供人類食用的穀物。接著又觀察天時地利,創製斧斤耒耜,兩種直插式翻土農具,教導人們種植穀物。於是,農業出現了,醫藥也順帶產生了。在神農氏時代,人們還懂得了製陶和紡織。
應該怎樣看待這些神話傳說呢?顯而易見,上述一係列發明,不可能是某位英雄或神仙的恩賜,而是原始人類在長期生產鬥爭中的集體創造。但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時代,原始人類的鬥爭業績隻能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被世代傳述著,在這過程中,它被集中和濃縮,並糅進原始人類的某些願望和幻想,從而凝結為絢麗多彩的神話式的故事和人物。進入階級社會以後,人們又往往用後世帝王的形象去改造他們。我們如果剔除這些後加的成分,就可以透過神話的外殼,發現真實的曆史內核。例如,有巢氏、燧人氏和伏羲氏反映了我國原始時代采獵經濟由低級向高級依次發展的幾個階段,神農氏則代表了中國農業發生和確立的一整個時代,從中可以窺見,中華民族的祖先如何在采集經濟的發展中,為開辟新的食物來源而發明了農業。農業的發明又如何促使社會經濟發生了一係列重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