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李心怡問道:“那我們現在要到哪裏去?”,陶淵乾道:“找西門前輩和一品堂。”
“西門前輩行蹤飄忽不定,上哪裏找去?一品堂倒是好找,可想到那小毒女,還是少惹為妙的好。”
陶淵乾苦笑。
這一日,兩人到了鎮江時,天色已晚,於是投了客店,客棧臨江,陶淵乾懷著心事,乘著月光,信步出行,不覺間眼前一彎月牙形小湖,湖中水月泛泛,很是恬靜。
他臨湖望月,歎了歎氣,忽想起了娘親,心事更是沉重,他忽然見湖中有一點火光緩緩浮動,心道:“這麼晚了,竟還有漁夫打魚,奇了。“,忽想起一首詩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與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首詩是寫月光雖美,卻不能采擷以贈,不如做個美夢,尋與歡誤的約會.。他心道:“這倒是很符合我此時的心境了。”,正深思間,忽聽得湖裏傳來一絲洞蕭之音,陶淵乾初時不以為意,隻道是漁歌之音,聽了一會,隻覺蕭聲嫋嫋入耳,柔絲宛轉,頗是有情,他心裏噫了一聲,閉目深聽,念隨蕭動,聽得蕭聲糾纏一畢,調變低曠,似是應答,好似深藏著萬般悲苦,陶淵乾清閑時對聲樂頗有涉獵,知道吹蕭之人決非漁夫,漁歌盡是歌頌漁民生活或是詠山頌水,不會有如此細膩之情。
低曠之音應畢,柔絲又起,好似男女對答。幾次交換,柔絲之音忽變尖高,似是發怒,低曠之音跟著急促,陶淵乾心道:“兩口子吵上架了。“,又對了幾個回合,柔絲之音忽然細微,大有隱去之意,欲斷還續,低曠之音慢湊糾纏,想要留住柔絲,但柔絲左躲右閃,終於隱去,隻留下低曠長吟獨唱。無可奈何之中飽含綿綿恨意。
陶淵乾聽到此處,不由動容,直叫:“好曲,真是好曲。“,心想:此人心中似有千般悲苦,又無處訴說,我不妨與之對應,聊作朋友。
他從懷裏抽出一短笛,放在唇口,吹了起來,笛音明快,遠遠送去。果不然,湖裏蕭聲變調回應,陶淵乾吹的是名曲《高山流水》,那小舟緩緩往這邊靠來,月光下,隻見一白衣女子衣襟飄飛,橫蕭站立舟頭,乘月飄來,渺如仙女下凡,待到近處,陶淵乾驚訝看出那人正是司空秋月,他心咯咯急跳,萬萬沒料到她就是剛才能將曲子吹得如此細膩多情之人。
司空秋月發現是陶淵乾,也深覺驚訝,收起洞蕭,道:“怎麼是你?“
陶淵乾道:“是我,我也沒想到會是你。“
司空秋月道:“剛才那首《高山流水》是你吹湊的麼?“
陶淵乾道:“是,本來我是想結交舟上吹湊之人,不想會是你。“
司空秋月微微一笑,道:“在你心裏就以為我隻懂持劍殺人,是不是?“
陶淵乾並不否認,點點頭。
司空秋月道:“人非草木,又豈能無情?奇怪,跟你說這些做什麼?夜色已晚,我先走了。“
陶淵乾道:“秋月姑娘請留步,我有一些話想對你說,能等一等麼?“
司空秋月道:“如果想說一品堂的事,就不用說了,你也不用覺得欠我們什麼,以後的事,你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當然,我們也一樣。“
陶淵乾道:“不是,我想說的是關於災銀一事。“
司空秋月道:“你們懷疑是我們劫走的?“
“是。“
司空秋月沉思了一會,道:“是,是我們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