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按摩療法(1 / 1)

按摩療法是根據中醫學辨證論治和經絡學說,通過按摩手法循經取穴,在患者體表特定部位和穴位上施加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調節經絡和髒腑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一、作用機製

中醫認為,按摩是以陰陽五行,髒腑經絡,營、衛、氣、血等中醫理論為基礎,對疾病進行的辨證施治。通過按摩手法的技巧,力量的強弱,作用於人體的經絡、穴位而產生“熱氣”類的物質,通過人體經絡係統最表淺的皮部(也就是體表),按絡脈向經脈至內髒漸次傳遞的順序,把這些“熱氣”類有效的刺激,轉變成防病治病的積極因素,從而達到平衡陰陽,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的治療目的。皮膚內含有皮脂腺、汗腺、毛囊、豐富的血管和末梢神經,由於按摩手法的外在壓力作用於體表而產生的物理刺激,在作用區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的變化,直接由皮膚或間接向肌肉深層、筋腱、神經、血管、淋巴等組織滲透,通過神經和體液的調節,產生一係列病理生理變化,使機體代謝功能得到恢複或加強,從而起到防治高脂血症的發生和發展的作用。

二、按摩方法

1.患者仰臥,醫者站於患者的一側,單掌或疊掌置臍上,順、逆時針,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稍用力各按摩5分鍾。

2.雙掌自脅下向腹部用力推擦,以熱為度。

3.患者坐位,醫者診其後側,雙掌從其雙脅下捏拿腹部肌肉,一拿一放,拿起時亦應加力撚壓,並逐次向上向下操作,反複進行20次。

4.掌擦肩、背、腰骶部,以熱為度,並以虛掌從上向下拍擊1~3分鍾。

5.患者臥位,醫者捏拿按揉四肢部肌肉,各以適量為宜。

6.按揉並彈撥合穀、足三裏、豐隆穴各1分鍾。

三、原則及手法要求

1.按摩療法防治高脂血症的原則是健運脾胃,祛濕化痰。

2.按摩療法防治高脂血症的手法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持久是指手法持續運用一定時間;有力是指手法具有一定的力量;均勻是指手法動作具有節奏,速度不宜時快時慢,壓力不宜時輕時重;柔和是指手法“輕而不浮,重而不滯”,用力不宜生硬粗暴,變換手法動作要自然。以上4點必須牢記,並能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