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宜軒伸手拿過來,在手裏顛了顛,裏麵似乎還有銀票?這到底貪汙了多少銀子啊?
”吧,怎麼回事?“梅宜軒將銀袋放在一邊,淡淡的問。
葉嬤嬤自從見識到清醒後的梅宜軒的手段後,從心裏對她生出了一股畏懼,自是不敢隱瞞,急忙一五一十的都告訴了梅宜軒。因為依照現在梅宜軒的本事,遲早會查出來,還不如自己交代出來興許還有一條活路。
童姨娘的陪嫁鋪子是一家規模不大的雜貨鋪子,就在距離梅府四條街西北方向的椿樹胡同裏,鋪子名字叫童家雜貨鋪。
童家雜貨鋪是兩間青磚瓦房,後麵帶有一個院,葉嬤嬤一家就住在後麵的院裏。
昨因為梅宜軒要進宮,院子裏也沒什麼事情,葉嬤嬤就抽空回了一趟家。其實,之前葉嬤嬤並不常回家,主要是她不放心梅宜軒一個人在紫月苑,怕慧香那些賤蹄子欺負她。
昨回到家,卻讓她現家裏境況有了明顯的改善。不僅老頭子、兒子、女兒的穿衣打扮,衣服料子今非昔比,就連吃喝也相當講究,這讓她立即起了疑心。
家裏什麼情況她清楚得很,她和老頭子的月例是二兩銀子,兒子童勇月例是一兩銀子,女兒是五百個大錢。按理對於奴婢來,收入不算少了。
不過,因為隨著兒子漸漸長大,葉嬤嬤也求了童姨娘的恩典,答應兒子成年後解除他的奴籍。這也是為什麼葉嬤嬤對梅宜軒母女三人死心塌地的原因所在。所以,一家人商量著給兒子在京都的外圍買一套宅院,將來給兒子娶親用。為此,一家人省吃儉用,從不敢肆意花費。
在葉嬤嬤嚴厲的追問下,童八四把實情都告訴了老伴,本來他也沒想永遠瞞著老婆子。
原來,童家的雜貨鋪一開始的收益都給了童姨娘,後來童姨娘這個鋪子是童家的,自己作為出嫁女不應該收這份錢,而且這筆錢到了自己手裏,自己身子病病歪歪的,萬一自己有個好歹,兒女還,不是便宜了梅府的人嗎?於是囑咐童八四兩口子,把鋪子的收益按時存到錢莊裏,等到童家從外地回京時,再把鋪子還給父母、弟弟。
因為一開始銀兩並不多,童八四確實是一直這麼做的。可隨著雜貨鋪生意越來越好,收益越來越多,童八四心裏越來越不平衡。自己一家辛辛苦苦的經營這間鋪子,白花花的銀子卻都進了別人的腰包,雖然這個別人是自己的主子,但還是讓他憤憤不平起來。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童家搬走了,不在京城了,而童姨娘也不受寵,在梅府還不如一個奴婢待遇高。換句話,他童八四自己覺得都比她強,憑什麼自己掙得銀子給她存入錢莊。於是,在各種不平、不滿、不忿中,他開始把收益偷偷的扣下來一部分,反正童姨娘也不會查賬,更不會懷疑自己。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