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出事了(2 / 2)

高方平目送著她離開,隻見她背上一歲的弟弟哭了起來,然後蘿莉拿出帶著的米粉給弟弟,她自己想了想,也偷吃了一些,然後一歲的弟弟不哭了,但豬又跑去吃菜了,然後蘿莉又蠻世界的去找豬。

看著蘿莉的背影,楊誌很感慨,雙目有些濕潤的感覺,喃喃道:“多好的娃啊。”

高方平問他:“有沒有想保護她的感覺?”

楊誌重重的點頭。

高方平歎息一聲道:“這個年景,已經算是我朝邊患最少的時候了,但摩擦依舊時時生,邊關地區這樣的娃很多,都被蠻子打草穀打死了。”

楊誌猛的握緊了刀,這是第一次現,手中這把楊家將手裏喝過蠻子血的刀如此重要。

高方平笑了笑道:“豎立軍人的信仰,簡不簡單?”

“衙內醍醐灌頂,楊誌慚愧!”楊誌文縐縐的躬身道。

……

“難得見衙內來,民女請衙內吃豆子。”

來至豆娘的攤位,她大方的請高方平吃了袋豆子。但是看起來她不高興。

“為什麼不高興,生意不好?”高方平仿佛老爺似的坐在了她的椅子上,讓她站在旁邊。

豆娘神色暗淡的道:“生意比之早前差了不少,目下物價高起,生意很難做了。各項稅費,以及衙內的保護費卻得繼續走,也不知道能堅持到什麼時候。”

高方平皺了一下眉頭,果然出事了。

難怪最近收回來的錢大幅增加,因為物價貴了,交易額大幅增加。但這是回光返照,過了這最後的輝煌,這些人將被吸血一空,她們沒有什麼了,其實高方平也就沒有什麼了,國家也就沒有什麼了。

“你且細細予衙內聽,自有衙內做主。”楊誌不懂卻很有信心。

“都因為這個。”

賣豆娘從懷裏拿出了一個大號的銅錢遞給高方平。拿著仔細看了看,掂量掂量,大約有一般銅錢的三個重的樣子。

高方平疑惑的道:“這東西價值幾何?”

“十錢,一錢頂十錢用。”賣豆娘悲憤地道。

高方平勃然色變,猛的起身:“糟了!”

竟是給忘記了此節,這乃是蔡京拜相期間的一大惡政:當十大錢。

大宋的活力很強,商業很茂盛繁榮,所以經濟增長率很高,而經濟增長的同時大量需要貨幣增加供給,以達到匹配的目的。

問題就出在這裏,銅礦的開跟不上經濟的增加,也就導致貨幣跟不上,這在經濟學上叫通貨緊縮。那麼所謂物以稀為貴,大量型銅錢,導致銅價飛漲,如此也就有了早期名臣張方平上書:錢比銅賤。

意思是最簡單的賺錢方法,是把銅錢收集起來融掉,做成銅器去賣,就能獲得驚人利潤。此等情況幾乎貫穿了整個北宋時期,隻有嚴重和不怎麼嚴重的差別,卻一直都存在。

畢竟經濟增展、商業活動的增展太快,貨幣供應卻更不上。

蔡京拜相期間也就有了這麼一個惡政,為了節約用銅,隨便加點料鑄造出大錢,頂十錢用。

老百姓是很傻的,初期信了,以為真可以頂十個用。但權貴土豪奸商們卻不傻,鑽空子大量收購民間的銅錢,回家融掉,花費三錢的銅量就能鑄造一個價值十錢的大錢,然後用大錢換走老百姓手裏的錢,再用錢,繼續鑄造大錢。

如此惡性循環。敢鑽空子的少數權貴大橫財,老百姓的血汗被席卷一空,世麵上各種物價開始飛漲。

老百姓上當後,用這些大錢卻無法從權貴手裏換到十個錢。權貴們不要大錢,就連官府都不要大錢。但卻愣是規定它就值十錢。於是,這樣的吸骨髓大錢便開始在江南一帶橫行。此時老百姓手裏隻有大錢了,麵值是十個,但都知道隻值三分之一。所以導致物價飛漲三倍。

第二個致命點在於:官麵上的交易額增加三倍,所以官府依照三倍營業額征收商稅,且嚴令不收大錢,要老百姓以錢完稅。

這樣一來就嚴重了。此一時刻,已經影響到汴京。

汴京自身的生產力有限,卻是大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和外麵通貨非常頻繁,從外地調集的資源非常多。外麵的物價漲,汴京當然也漲。

並且越來越多的大錢開始流入汴京,影響力正在逐步放大。

這時代沒有什麼微博和朋友圈,信息極度閉塞,所以一個事件真正出現苗頭的時候不是剛開始,而是已經很嚴重。

嚴重到富安都很聰明的不要大錢,讓他們依照高營業額,繳納錢作為保護費。

但是朝堂諸公依舊不知民間疾苦,對此不聞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