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他怎麼還沒死(2 / 2)

雖然是大場麵,但這個時候官道上靜的落針可聞,誰都把陶節夫的話聽了個清清楚楚。

察哥無比尷尬,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於是為了避免更大的尷尬,幹脆低著頭不過去。

這麼拖著不是辦法,主持迎接察哥的張叔夜走了過去,扶著陶節夫的肩膀輕拍兩下,又對陶節夫的女兒低聲道:“就這樣吧,先把他送回去,這些東西都不單純,以後再了。”

陶夫人她們倒也沒抵觸,把輪椅轉了個方向慢慢離開,卻仍舊聽陶節夫那結結巴巴的話語在嘮叨:“他怎麼還沒被高方平打死。”來來去去就這麼一句……

已退老相公陶節夫在街市的一幕,算是捅了不的簍子了。

這在陶節夫他自身是沒錯的,他和察哥在西北打了好多年,長子就死於察哥神箭之下,他也沒什麼過激的行為,就是去看著仇人念叨了句“他怎麼還沒有死”。

但各方麵的細節組合,成為了目下一個不的政治問題:高方平他到底下的哪路棋?

“今日一定要把這些商量出個眉目來,這是我十數萬軍民流血打出來的利益,一日不知道他高方平呼嚕裏賣的什麼藥,本相這心裏就是不安。”

中書門下的常務會議上,老蔡以話事人身份這般道。

倒是也沒人懷疑高方平那犢子的忠勇。然而豬肉平的名聲在官僚中並不好,許多人是真把豬肉平看做貪官的,認為此番的事件有貓膩。

張克公怒道:“蔡相此話正確,現在的局麵是我大宋以血流成河的的代價打出來了,是唯一徹底解決西北隱患、滅國西夏的機會。在已經炮轟西平府的時節,高方平貿然停兵,必須有個法。”

刑部尚書王祖道道:“諸位相公啊,高方平虎頭蛇尾,德行不足那是曆來的,這都是公認的不需要去。對他的處理自有陛下裁定,當務之急還是想一想,如何和察哥談判,以便拿到我大宋的最佳利益。”

尚書右丞兼兵部尚書何執中冷笑道:“沒那麼簡單,戰場具體負責人是高方平,他最了解情況。咱們想怎麼談都做不得主,察哥能來汴京談判,要他和高方平沒有提前溝通達成默契,老夫是不信的。既然溝通了,陛下欽命的西北帥臣高方平答應他們西夏的條件,咱們就被牽著鼻子走了,隻能依照高方平的大框架去談。”

張克公勃然大怒道:“老夫不服!”

王祖道添油加醋的道:“你不服又咋地?現在的戰果是絕世功臣高方平一刀一槍打出來的,他認為怎麼談適合,論得到你幹涉?逼急了他料挑子,誰想談誰去西北重新打一遍,你去嗎?”

朝廷的大佬就半哭瞎了,這似乎真是潛規則,具體談判簽訂條約當然是朝廷負責,但其實自古以來大框架肯定是身在實地的帥臣負責的,至少帥臣於這方麵給予皇帝的建議,會占據最大比重。

以往的大宋,朝廷真可以節製得領兵帥臣動都動不了,但現在不行,高方平那犢子持有子劍,幾乎是朝廷平級,除非皇帝也想打他的屁股,否則他搞出來的這些幺蛾子就很難顛覆。

梁中書撚著胡須觀察了他們許久,忽然道:“我就想問一句,一向心狠手辣驍勇善戰的高方平,此番為何忽然來這麼一出?莫不是他學習陶節夫當年,害怕背負‘功勞齊’名頭?是不是咱們中書門下平時給他的壓力過重了?”

眾人不禁楞了楞。別,一部分人認為這是真可能的,那子一向都非常奸。

蔡京的立場注定了也會這樣去解讀了。於心理想:若這樣的話也好,對於他高方平,他是不敢背負蓋之功勞從而被冷藏的,那麼正好利用他這個不尋常舉動,利用目下汴京強烈的民意,對他子做一次政治聲望上的重大打擊,否則他拜相的話我老蔡幹嘛去,像陶節夫一般的退休嗎?

於是從這個立場出發,老蔡逐漸帶節奏,想利用這事,在中書門下定調出“高方平對西夏放水”這麼一個事實來,以便對高方平做出政治上的重大狙擊。

就在中書門下討論越發激烈的時候,趙佶忽然駕臨了中堂。

如此正合相公們的意思,他不來,馬上大家都要相約著去找他扯犢子呢。

“老臣主持中書門下商議,就快對高方平此番作為的定論了,正打算彙報給官家做出重大裁決……”

到這裏的時候,見趙佶皺著眉頭抬手打住。老蔡不禁一陣鬱悶,知道又出幺蛾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