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20歲人生應做的功課(1 / 3)

1.積極為將來打基礎

活到老,學到老

本章要談的是二十多歲,必須要做的事。

上一章問及對現在生活感到滿足,還是不滿足的問題時,那些回答有缺陷或感到不滿足的人,相信“能夠更有自信、更從容地麵對這個問題了”。

當然,無論人活到多大,應該都知道“人生隨時可開始”的道理,然而實際上多數人因為保持這種觀念,反而虛度了光陰。

事實上,有六十歲的老人之前一直在田裏工作,六十歲之後開始學畫畫,後來還可以開個人畫展;也有五十多歲的人跟著電視學外語,最後成為精通三、四國語言的高手。

盡管如此,我們的肉體的確會逐漸老去,老化作用已經在二十多歲的各位身上開始發現了,例如:在需要旺盛體力的運動項目中,遊泳的新紀錄幾乎都是十幾歲的少年所創下的,雖然也有二十至二十五歲的人寫下難得的紀錄,不過二十五歲以後就難得一見了。

但在馬拉鬆競賽方麵,三十多歲、四十多歲仍舊十分努力的人大有人在,有時體力還不輸給正處於巔峰狀態的二十幾歲青年,可見隻要平日就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維持優良的身體狀況,那麼即使年紀較大,仍能擁有年輕人一樣的體力。

既然如此,有哪些事情最好在二十多歲時完成的呢?

例如前麵提及的繪畫,有人說從小學學起比較好,而樂器的演奏應該在小時候就要開始培養;此外,相信你也經常聽到有人說學舞蹈要趁孩子上學的時候教最好。

至於一般的上班族呢?雖然不可能所有技能非得在二十多歲時學會,可是計算機作業、自動機器等設備的操作,若從中年開始學起確實不容易;不過隻要用心,一定可以成功。雖然我自己也是五十歲開始學計算機,可是並不感覺有什麼困難,而且有的老人比我晚學,卻學得比年輕人更厲害。

看了這些例子後可以確信一件事,那就是:最大的困難並非來自身體,而是心靈。

辛苦的第一線工作應該趁年輕的時候吸取經驗

所謂的“心理障礙”多出現在以下這幾種情形。

當每個人以一個新人的身份到公司任職時往往都不知道工作方式的要領,所以必須請教工作主管或前輩,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大多會老實地表示“我不懂”或“請您教我”。

然而若在公司的年資已有“段時間”,那麼向別人請教很基本的事情時,往往聽到別人嘲諷“你連這個也不知道”時,就感覺丟臉,因此不敢再繼續往下問。結果待了三年、四年後,越來越不敢說“我不清楚”、“我不曉得”或“請您教我”;到最後不懂的事還是不懂。

誠如“不恥下問”詞,明明不知道、不會做,而在成了資深職員或中高階主管時,腰杆子越發不肯彎下。因為當你想到以後羞於請教的模樣時,最好忍一時之辱,盡早把該學的學會。

筆者在營業方麵有過非常痛苦的經驗:我從學校畢業後就到汽車公司上班,任職於營業部門,雖然稱為營業部門,但是因為公司本身就是製造廠,所以必須直接麵對消費者進行銷售,當時我在隻受過職前訓練且完全無經驗的情況下,接下全國經銷商之管理、指導和促銷的工作。

雖然我曾擔任過業務員及銷售管理者的指導與教育的工作,但是卻完全沒有實際經驗。就算自己準備了完整的理論與概念的講義,心中還是常常沒有自信,而且充滿了惶恐與不安。

當時也沒有從零開始銷售的勇氣。就這時,我已經三十歲了。

之後我獨立創業,麵臨自己的工作必須自己扛的情況,此時無銷售經驗成了我心中的隱憂,同時也是最大的障礙之一。因此事業一直無法步入軌道,我往往因此而苦惱。

這樣的苦惱的我,真正對自己的工作與舉止懷有自信是在四十歲之後,因為迫於生活需要,隻好不顧一切地向營業挑戰。抱定決心,從零開始,而在之前那段放不下所謂自尊心的期間,我的工作從不曾順利過。

因此我要以自己的痛苦經驗來告訴各位,“不恥下問”不是件壞事。“二十多歲時期不要裝酷耍帥!要認真學習。”特別想強調的是:二十多歲時應該要擁有營業、第一線辛苦工作的經驗。

2.一切從頭做起

二十多歲的你應該徹底學會基本工作

不僅在營業部門而已,無論是任何領域,二十多歲的你都應該徹底學會所謂的第一線工作,也就是打好基礎,學習實際經驗。

因為現在不做,將來會非常辛苦,筆者自己就是一個最佳例子,而所幸筆者最後能夠獨立自主,以喜劇收場,所以辛苦都是值得的。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樣努力,進而擺脫厄運,也有許多人因此而受到致命的傷害,就讓筆者列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吧!

張先生畢業於地方上的高等院校,其後任職於某大銀行,他一做就是三十年,平時樂於為客戶服務,同時態度敬業認真。他的認真獲得外人的賞識,往來客戶提出了一個要求:“我們想聘你為本公司的財務經理。”張先生聽了之後便想,再過幾年就要退休了,繼續待在銀行大概也隻能這樣子吧!不上不下,沒有更好的前途,所以毅然決定答應對方。雖然對方是中小企業,不過財務經理算是重要的職位,年收入可以大幅增加,而且將來有可能成為公司的執行董事。

對方董事長告訴他:“我一直希望有人能夠幫我監督財務狀況,現在有你這位在銀行做了三十年以上又努力認真的人來幫我,一定沒有問題了。”但其實這正是關鍵所在,可惜當時的張先生卻回答他:“請您放心,一切就交給我吧!”

事實上,張先生並沒有這種能力,也許各位覺得很意外,張先生不是在銀行工作了三十年之久嗎?怎麼會沒能力呢?但事實上,張先生在原來的銀行中所負責的業務與財務工作並沒有太緊密的關係。所以他對公司的財務工作知道的不夠詳細,而且負責掌握中小企業的全盤財務是需要相當的知識與經驗。

即使原本是大企業財務部的人轉職到中小企業,也會發生手足無措的狀況。因為大企業的主管或經理很少親手去切傳票、寫分錄與過賬;可是中小企業則不然,中小企業的主管雖然擁有下屬,可以交代下屬完成,不過至少都要懂得審核員工的工作狀況,甚至在下屬忙碌的時候也要幫忙,因此身為中小企業的幹部必須懂得實際工作。

張先生在大銀行負責服務客戶,與一般企業的財務工作相距甚遠。可是當董事長告訴他:“一定沒有問題”時,張先生卻不是回答:“我不行。”

之後張先生會麵臨什麼樣的狀況,其實不難想象。決算期到了卻無法執行決算;發放獎金期間出現了資金短缺,險些兒推遲發放。

這一切都是因為張先生對資金的調度完全沒有經驗所致。

不久張先生離開了那家公司,他也無法回到從前工作三十年的那家銀行上班,所以失業了。

別讓自己的眼界變窄

雖然張先生的故事是一個年屆退休的中老年失業,卻與二十多歲的你大有關係。因為張先生在銀行服務三十年,他的認真得到了旁人的賞識,對方有意聘他為財務經理時,等於在追討他“二十多歲時的債務”。

所謂追討二十多歲的債務,在就是指中小企業的財務知識與實際經驗應該在二十多歲就要學會,全在於學習的欠賬。我不是說三十歲、四十歲就不能學習,不過以我那痛苦的營業經驗來說,財務工作應該趁年輕的時候抓緊學習,到了三十歲、四十歲之後,想要去學都覺得困難無比,因為那時,你的理解力、記憶力都減退了。

當然,前麵的情況並不限於財務部門。某位在大型企業工作的陳先生被挖牆腳到中型企業任職。由於當時適逢金融風暴,所以被安排在公司的外貿部門。

雖然陳先生曾經任職於大型企業,但由於一直工作在總務部門,所以完全沒有外彙的實際經驗;不過他轉職後的中型企業卻認為:“你在大公司做過”應該清楚外彙與貿易。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陳先生隻好以臨陣磨槍的外彙知識,用公司的流動資金大量購買美元,存在美金戶頭;豈料緊接著本國貨幣升值,陳先生的彙兌技術為公司帶來了數億元的大赤字!不用說,他的下場和張先生一樣。

張先生和陳先生的故事給了我們一些提示。

無論財務也好,貿易或外幣或外幣彙兌也罷,都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培養基本的實際經驗。有時候因為公司的人事安排,你可能會像張先生和陳先生一樣長時間偏重某種工作;不過———不管公司有沒有錯,若是自己不趁年輕時努力學習,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

所以即使不是自己負責的事務,也應該請教公司其他部門的各種專家,學習實際工作,多方吸收信息,而且要趁二十多歲的時候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