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倪小均捐建的那七所學校,地皮一分錢都沒有出,全部都是當地的村子出麵協調的土地。而大山裏的人,隻要能讓孩子上得起學,他們也不會在意這些土地的。
平均不到三百萬一所學校,其中的材料費就占據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資金,外麵找來的工程隊隻出師父,負責建房子,小工什麼的都是村子裏組織的。所以,在山區建學校還是很省錢的。
事實上,在聽到奧萊堡這三個字的時候,倪小均心中就答應了王洛的請求。因為他知道奧萊堡真正的背景,如果有他們參與進來,那麼這件事情起碼在未來一二十年內是絕不可能半途而廢的。
隻要能夠堅持下去,能夠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倪小均願意付出自己的努力。
“嗬嗬,你這老家夥怕是恨不得現在就跑到那小子身邊吧?”老人笑嗬嗬的說著,一副仙風道骨的姿態。
“隻要是辦好事,我這糟老頭子就算主動跑過去又能如何?有些麵子必須要,有些麵子是絕對不能要的。”倪小均低聲言語。
“嗬嗬,你這老家夥啊,當初你那位恩人真是沒白幫你,不像某些人,給奶便是娘。”老人半開玩笑的打趣道,同時又在諷刺著一些不好的現象。
聽著老人的話,倪小均臉上的表情漸漸的平淡了下來,腦海裏回憶起了以往的朝朝暮暮。
一座僻靜的小山村內,方圓十裏之內,隻有這麼一座村子,村子通往外界,沒有任何的道路。在那個年代,人們還不知道什麼叫做柏油路,一條人工開鑿出來的土路,稍微平整一些就算是好路了。
小山村很少與外界有聯係,村子裏通往外界隻有一條日積月累,由行人強行開辟出的一條僅能使兩人通過的小路,因為交通的問題,他們這個村子便成為了三不管地帶。
村子裏的孩子不多,在那個年代也沒有學校,但是村子裏卻有一位先生。這位先生到底是什麼時候來到村子裏的,倪小均記不得了,隻記得從自己記事起,先生便在村子裏了。
這位先生是個大學問人,在村子裏負責起了孩子們的教育問題,而村子裏則輪流給先生送飯,直到倪小均十三歲那年,先生要離開了。
全村人都舍不得他,因為在先生的教導下,村子裏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裏出現了一個大學生,三個高中生,十多個初中生,甚至全村人都學會了寫字。在當時,他們村子雖然地域很偏僻,但文化程度卻是方圓百裏以內,所有村子裏最高的。
倪小均是先生的得意門生,學習成績最好的一個,先生也經常誇讚倪小均聰明過人,將來肯定能考上大學。
也正是因為先生常常掛在嘴邊的這一番話,讓倪小均的父母下定了決心,無論如何,一定要將倪小均送去讀書。
先生雖然走了,但卻時常給倪小均寫信,並且給他寄錢,教導他學習要用功,學成之後要懂得回報社會之類的。
後來倪小均越來越大,順利的考上了高中,在高考前夕,倪小均突然間對表演很感興趣,然後就寫信去告訴先生自己的問題。然後在先生的回信之後,倪小均毅然決然的報考了藝校。
雖然也是大學學曆,但畢業之後的前途可完全不同。當年的大學生畢業之後,最次的也能進入市政府,直接成為公務員,並且隻要不犯什麼錯誤,很快就能夠得到提升。如果學習好的話,甚至進入中央政府也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藝校,出來之後最好的前途也就是進入電視台,不過電視台也好,倪小均的家裏並沒有反對,他們一輩子都生活在大山裏,電視台的工作對於他們來說也是遙遠不可觸及的,隻要倪小均能夠進去,家裏麵也就滿足了。
藝校畢業之後,倪小均順利的進入了天京電視台,然後慢慢的一步步的發展了起來,然而,在接到電視台的錄取消息的同時,倪小均也失去了跟先生的聯係。
等到工作以後,倪小均開始有了收入,然後再一個假期的時候,倪小均決定按照寫信的地址去找先生。
然而等倪小均找到先生家以後才知道,原來先生早在三年前便已經去世,三年前,先生到西部山區去考察,打算在那裏修建一所學校,結果在途中不幸發生了車禍。而在這三年間,倪小均收到的信,全部都是先生的太太回複的。
倪小均在先生家裏看到了一部筆記本,上麵有十多個名字,標注了他們的學校地址,年齡等信息。
從那以後,倪小均便下定了決定,以後不管自己情況如何,隻要餓不死,他也要像先生那樣做善事。先生幫助了他,而他已經沒有機會去報答先生了,所以,隻能去幫助更多的人,以此來讓先生感到欣慰。
睜開眼睛,頒獎典禮已經結束,倪小均緩緩的站起了身子,他決定了,今天晚上就去找王洛商量形象大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