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352:大手筆拍攝(1 / 3)

盡管事情的結果無法讓王洛滿意,但是最終,為了安全考慮,王洛不得不采取了備用方案。

但是備用方案也有備用方案的問題,一個人正常的走路,加速之後能夠看到一道殘影閃過。但這畢竟不是在做特效,隻是要做出戰馬高速疾馳的鏡頭而已。

所以,高速疾馳的戰馬,和騎在戰馬身上的人的狀態是另外一副全然不同的狀態。

不過這個時候,老將楊一虎提出了一個比較老道的方法,雖然這個方法比較費事,但確實是目前劇組比較流行的一種套路。

才用一批電動木馬,或者手動的木馬,由機器或者人負責推動戰馬,使其做出高速奔跑時的動作,然後人坐在上麵,便能夠拍攝到戰馬高速疾馳的畫麵。

等到了後期製作的時候,便可以將人和真正奔跑的戰馬合成在一起。

一般而言,在電視上用這種比較粗糙的合成技術,隻要技術不是太差,一般觀眾都是看不出來的。

而一些正常行走的畫麵,那個完全可以真實的去拍攝。

劇組在赤峰拍攝的第一場戲,是馬邑之圍這段戲。先是拍攝了聶壹前往匈奴誘敵,然後匈奴出兵馬邑。

這個場麵是整部劇裏麵第一個大場麵,單單隻是群演,就動用了一萬多人,一天的耗費就在兩百多萬。

而按照計劃,這樣的場麵,至少還需要六次,大約十天的拍攝時間,算下來的話,隻是這些群演的費用,就達到了恐怖的兩千萬。

而這整部劇的預算,也不過才將近四千萬而已。

關於馬邑之圍的失敗,王洛安排了兩個鏡頭來描述這一點。

第一個鏡頭是匈奴大軍在前進途中,剿滅了前進路中的一個烽火台,並且從亭尉那裏獲知了近期有大量漢軍出現的情報。

與原本的電視劇不一樣的是,這一次王洛特意給了這場戲大約兩分鍾的鏡頭。

另一個鏡頭則是在即將進入包圍圈的時候,漢軍藏身的樹林裏,突然間飛起了一片野鳥。

常年生活早野外的人都知道,如果有一隻,或者幾十隻野鳥突然間飛起來的話,這或許並不意味著什麼。

但若是突然間有一大片的野鳥飛起來,那麼就證明樹林裏有人,而且還絕對不在少數,否則是絕對不會引起這麼多野鳥離開樹林的。

有了前麵烽火台亭尉的交代,加上樹林上空的異常,讓警惕的匈奴單於產生了懷疑,故下令撤兵。

三十萬漢軍的包圍之戰,宣告失敗。

而將屯將軍王恢率領的後軍並沒有趁機追擊匈奴,而是就這麼靜靜的看著匈奴人離開了包圍圈。

事後,韓安國、李廣等人紛紛質疑王恢為何沒有出兵拖住匈奴。

說實話,對於王恢這個人,王洛並沒有什麼反感之處,雖然根據曆史上的記載,馬邑之圍的失敗,主要就是因為負責側麵攻擊,並切斷匈奴後路的王恢猶豫不斷而導致的匈奴得以全身而退。

並且在日後的數十年裏,四處出擊,襲擾漢朝的邊境,給漢朝邊境地區帶來了巨大的隱患。

但是史書上也同樣的記載了另外一個評價,這個評價不僅僅出現在史記中,同時也出現在了漢書中。

雖然評價內容不一樣,但大體的觀念都是一樣的。

雖然馬邑之圍因為王恢猶豫不決而導致最終的失敗,並且為漢朝帶來了數十年的邊境戰亂。

但是這一戰卻為漢朝保留了最根本的實力,也為漢朝多年以後的反擊打下了基礎。

馬邑之謀雖敗,漢未損傷元氣,故匈奴不敢大軍犯境,隻得分兵襲擾。

可以說,如果馬邑之謀真的打了起來,那麼那時候的漢軍,也未必是匈奴人的對手。雖然兵力三倍於匈奴,但匈奴人卻全部都是騎兵,而漢軍的騎兵少之又少,主要以步兵為主。

所以真打起來的話,漢朝軍隊未必能夠取勝。若是漢軍大傷元氣,哪怕拚掉了匈奴五六萬,七八萬的兵力,那又能如何?

匈奴人隻要是個成年男子,拿起戰刀就是一個合格的騎兵。隻要讓匈奴單於逃回去,他可以在短時間內再次聚集數十萬的軍隊,大舉進攻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