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5、燭之武退秦師(1 / 1)

公元前630年,晉國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戰勝楚國之後,已在諸侯中贏得了霸主地位。這一年,晉文公因記起鄭國在城濮之戰中曾加盟楚國,出兵參戰與他為敵的新仇,加之他曾在流亡時期經過鄭國而沒有受到鄭君禮遇的舊恨,於是極為惱怒,聯合了秦穆公進攻鄭國。

鄭國是一個小國,在秦、晉兩大國軍隊兵臨城下的危急時刻,鄭國國君鄭文公連夜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對策。文官武將們一致認為,以鄭國的實力,是不足以抵抗秦、晉兩國軍隊的聯合進攻的,最好的辦法是派出使者,從秦、晉兩國的關係上做文章,曉以利弊,說服秦國退兵。這樣,晉國便孤掌難鳴,極有可能會停止對鄭國的進攻。

鄭文公采納了這一退兵策略,決定派富有外交經驗,善於辭令的大臣燭之武前去說服秦國退兵。

當時,秦國的軍隊駐紮在城東,晉軍駐紮在城西。當夜,鄭國守城的官兵將繩子係在燭之武的腰上,把他送下城,燭之武出城後,直奔秦軍營前,要求見秦穆公。穆公侍衛將他帶到秦穆公麵前。燭之武見到秦穆公,便開門見山地對秦穆公說:“秦、晉二國的軍隊包圍了鄭國,鄭國知道自己即將滅亡了,如果鄭國滅亡對秦國有好處的話,我就不用來見穆公您了。”接著,燭之武從晉、秦、鄭三國的地理位置入手,分析滅鄭對秦、晉之利弊。他接著說:“您知道,我們鄭國在東、秦國在西,中間隔著晉國,鄭國滅亡以後,秦國能越過晉國的國土來占領鄭國嗎?我們疆土將隻能被晉國占領。秦晉兩國本來力量相當,勢均力敵。如果晉國得到了鄭國的土地,它的實力就會比現在更強大,而貴國的勢力也將相應地減弱。您現在幫助晉國強大起來,對貴國隻有百害而無一利,將來隻會反受其害。況且,晉國的言而無信您難道忘了嗎?當年晉惠公逃到梁國,請求穆公您的幫助,答應在事成之後以黃河以外的五座城作為酬謝。於是您幫助他回國做了國君,晉惠公回國後不僅賴掉了這些許諾,而且修築城牆準備與秦對抗。現在晉國天天擴軍備戰,其野心根本不會有滿足的時候。他們今天滅了鄭國,往東麵擴大了自己的疆土,難保明天不會向西邊的秦國擴張。您如果解除對鄭國的包圍,我們鄭國將與秦國交好。今後,貴國使者經過鄭國的時候,我們一定盡主人之道,好好招待貴賓。這對你們有何危害呢?”

燭之武的一番話,講得有理有據,利害分明,使秦穆公意識到滅鄭確實於己無利。於是秦穆公答應立即撤兵,並且和鄭國訂立了盟約。秦國軍隊悄悄地班師回國了,還留下了杞子等三將軍帶領兩千秦兵,幫助鄭國守城。

晉文公見秦穆公不辭而別,非常氣憤,怎奈孤掌難鳴,於是也偃旗息鼓,撤軍回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