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公元685-762年),名李隆基,又叫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從公元712~756年在位,他開創了唐朝的鼎盛時期,但從他開始唐朝也走上了下坡路,即從安史之亂開始,唐朝逐漸衰落下去。縱觀唐玄宗一生,雖然他造成了唐朝的衰落,但他畢竟創下“開元盛世”的局麵。而在這一時期政治的開明,科技、文化的發展,對後世造成深遠的影響。因此唐玄宗是我國封建社會曆史上一位頗有爭議的皇帝,他的一生前期勵精圖治,英明有為;後期縱欲荒政,昏庸出奇。
李隆基幼時聰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則天的喜愛,一歲半即被封為楚王。5歲時,武則天廢唐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大周。9歲時,母親竇氏即被武則天秘密處死。公元705年,張柬之、桓彥範等大臣乘武則天身患重病之時,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將皇位傳於唐中宗。
唐中宗即位之後,立韋後為皇後。韋後野心勃勃,她總想和武則天一樣,嚐嚐做皇帝的滋味。而中宗為無能之主,政權漸漸掌握在韋後之手。可韋後並沒有多少才能,她和女兒安樂公主以及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結、狼狽為奸,朝政腐敗不堪。
公元708年,李隆基出任潞州別駕,積極網羅人才,為以後發動政變做準備。不久,罷潞州別駕,返回京城,他更是厚結禁軍首領,暗地裏結交各種有識之士,培養親信黨羽,等待發動政變的時機。
公元710年,韋後毒死中宗後,立16歲的李重茂為帝,自己則臨朝稱製,掌握實權。李隆基乘此機會,發動政變處死韋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迫使李重茂退位,擁立父親李旦複位,李隆基因功封為皇太子。
唐睿宗李旦得以複位,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由於她善弄權術,議政處事能力甚至超過睿宗,故而逐漸掌握朝政,當時的7位宰相,有4位是其心腹同黨。為了更好地鞏固自己的權勢,太平公主陰謀廢除太子李隆基,另立一位軟弱無能、老實聽話的人為太子。她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不少耳目,要他們暗中監視李隆基的行動,隨時向她彙報。李隆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太平公主都了如指掌。她還在睿宗李旦麵前搬弄是非,挑撥他們父子關係,沒有主見的睿宗不由得有些懷疑太子。這時又有人上言,說5日內有急兵入宮,睿宗召集大臣商議此事時,張說指出:“這一定是有人要離間陛下與太子的關係,如果陛下令太子監國,則君臣分定,謠言自然不攻自破。”睿宗覺得此言有理,遂於公元711年2月2日,命太子監國,由太子李隆基代行皇帝的某些職權。
公元712年,天空出現彗星,太平公主指使親信向睿宗說:“從天象的變化看,皇太子要當天子了。”這本來是挑撥睿宗與太子的關係,可事與願違,弄假成真,睿宗立即決定讓位傳德,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
李隆基即位之後,太平公主的勢力有增無減,他們甚至準備發兵攻打皇宮,處死玄宗。麵對如此危急的情況,玄宗決定先發製人。公元713年7月3日,玄宗指揮將士先後處死太平公主的黨羽後,賜公主自殺,這樣就完全除去了心腹之患。事後,睿宗也完全交出權力,29歲的唐玄宗開始親政。12月1日,大赦天下,改元“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