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因為他的5個哥哥隻有李弘冀活到19歲,其他的都早夭,因此,他實際上成為李璟的次子。由於受到父親李璟的影響,他從小敦厚而懦弱,另外因為要躲避兄長李弘冀的迫害,他也從不關心政治,與世無爭,隻是每日花大量的時間從事藝術創作和遊樂。在他的心目中,藝術尤勝過皇位。但是天不遂人願,南唐興衰的大任最後還是落在李煜的頭上。公元961年,李璟病故,李煜繼嗣,成為南唐第三代皇帝。
李煜自小就有優越的藝術環境,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和培養。他父親李璟及周圍都是一些藝術氣息很濃的人。因此,李煜從小就酷愛文學,不僅能作詩詞,而且善於書法和繪畫。他的書法很有特點。李煜繪畫愛畫墨竹,《宣和畫譜》錄有“李後主丹青”,署名自稱“鍾峰隱居”。李煜還愛好音樂,洞曉音律。
他最大在成就是作詞,他的一生幾乎都與詩詞打交道。據說李煜著有文集30多卷,雜說100多篇,後人評價“文有漢魏風”,但書多已散佚。這些作品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遠的當是他的詞作。李煜流傳下來的詞作比較可靠的有30多首。這30多首詞隨著實際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的轉變,體現出幾種不同的風格。由皇帝變為囚徒這種生活上的劇烈變化,使李煜的詞很明顯地表現為前後兩個時期。
李煜前期的詞,主要是宮廷豔詞,多以宮廷樂舞、縱情逸樂、男女戀情和離情別緒為主,這些詞帶著欣然的筆調,描寫宮廷生活的豔麗、慵倦和淫靡,極盡享樂之能事。
南唐亡國後,李煜在“日夕隻以眼淚洗麵”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淚盡繼之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麵王”。李煜的這些後期詞作,淒涼悲壯,意境深遠,充滿了深沉的“國破之愁”和“家亡之恨”。為蘇軾、辛棄疾等人“豪放”派的出現埋下了伏筆,成為中國詞史上承前啟前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
譬如那首給他帶來殺身之禍的絕筆詞《虞美人》,透露出李煜麵對國破家亡的巨大悲痛:“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