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51年2月8日,江蘇淮安,天氣晴朗,春日融融。千裏黃河,波平浪靜,悄然東逝。無數穿著五彩斑斕節日盛裝的百姓,正聚集在黃河岸邊,恭候天子駕臨,全副武裝的兵丁嗬斥著東走西竄的百姓,緊張地注視著每個人的一舉一動。南方春和景明,微風輕拂,送來陣陣幽香。突然,黃河北岸鼓樂大作,千船並發,刹時間河麵彩旗飄揚,遮天蔽日,上千名侍衛肅立船頭,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巨大的皇帝禦舟,居於船隊中間,黃旗簇擁,緩緩前移。與此同時,迎駕百姓,隨著一聲令發,向北同時跪下,“吾皇萬歲”的呼聲驚天動地。而禦舟甲板上,一個身披黃袍的中年男子,站在眾人中央,指點河岸,滿麵春風。他,就是大名鼎鼎乾隆皇帝。今年,他開始了一生中第一次江南之行。
第一次南巡以後,乾隆還在後來的30餘年中分別舉行了另外5次。第二次在1757年,第三次在1762年,第四次在1765年。這四次南巡都打著奉太後巡幸的旗號。30年後,皇太後年齡實在太大,經受不住千裏辛勞,南巡之事隻好暫時停止。1777年,皇太後病逝,此後乾隆又2次南巡,一次在1780年,一次在1784年,到此為止,6次江南之行最終結束。
曆次南巡一般都在正月十五前後從北京出發,陸路經直隸、山東到江蘇的清口渡黃河,乘船沿運河南下,經揚州、鎮江、丹陽、常州、蘇州進入浙江境內,再由嘉興、石門抵達杭州。回鑾時,繞道江寧(今南京),祭明太祖陵,檢閱部隊,於4月下旬或5月初返回京師,到安佑宮行禮,還圓明園。
南巡從北京到杭州,往返水陸路行程共5800餘裏,陸路每日行60裏左右。禦道平整,不僅如此,禦道還要求筆直,不得隨意彎曲,為此,許多民居被拆毀,墳墓被挖掘,良田被毀壞。除此之外,凡是石橋石板,都要用黃土鋪墊,經過地方,一律用潑水清塵。乾隆每到一處,備有專人介紹地理位置、曆史沿革,以及風土人情,並呈地圖加以說明。除行宮外,許多地方還搭黃布城和蒙古包帳房以供住宿,每隔幾十裏設有尖營,供乾隆小憩打尖之用。進入江南,多係水程,速度稍快,每天可走八九十裏。南巡船隊大小船隻千餘艘,浩浩蕩蕩,旌旗招展。乾隆禦舟稱安福艇和翔風艇。船隊最前麵是乾清門侍衛和禦前侍衛的船隻,隨後則是內閣官員船隻,禦舟居於船隊中央。禦舟所用拉纖河兵約3600人,分作6班,每班600人。不過這些河兵大多不屬正規部隊,而是由民壯或民夫充當。當禦舟所經的支洪河汊橋頭村口,設有兵丁守護,禁止民舟出入。禦舟停靠的碼頭一般距縣城一二裏或三四裏,碼頭上鋪陳棕毯,設有大營約50以供皇帝住宿,皇太後大營25丈,設在船上。此外這些設置一般在禦舟抵達之前就準備好了,第二天清早,禦舟出發即予拆除。
乾隆就是如此聲勢浩大的舉行了六次南巡,既表現出清朝國勢的強大,也達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但同時也勞民傷財,給百姓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