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漁業卷十四(1 / 1)

《實業誌》(六)

漁業漁業編者按:縣境南有渤海,東有灤河,素以產魚名,內地如五區之泝河、四六七八區之池塘,產魚亦夥,土人或恃之以為生活,則漁撈非副業可知也。特孵化既無特識,保存亦未改良,大好生涯不日進步而日退化。一切銷路時有供不應求之憾,良可慨矣,古之數罟不入洿池,竭澤而漁有禁,魚鱉每不可勝食,後世近海之國,因收其利以圖富強,此管子所以興齊矣。頃年政府振興實業,水產設有學校,授漁人以新漁撈法及新漁具使用法之知識,以實行其提倡漁業之政策焉,茲試舉我縣取魚之地及取魚之法比較觀之。

柳尖鋪

位大莊河口泝河口中間極南界為柳尖莊,俗名柳讚,一村公產。

佳火鋪

位柳尖鋪西十餘裏,為河旺堡人之公產。

高尚鋪

位佳火鋪西十裏,為柏各莊劉王姓私產。

南草基鋪

位高尚鋪西十二裏,為柏各莊周姓私產。

林鵲鋪

位草基鋪西十三裏,為柏各莊楊姓私產。

河旺鋪

位林鵲鋪西十七裏,為蠶沙口、敖上莊、柏各莊、邊家莊、嶺上鎮五村田李高張朱楊桑七姓公產。

沿鋪黑河

位河旺鋪西二十裏,為柏各莊、嶺上鎮、馬莊子三村周姚楊田李劉馬七姓公產。曹妃甸(甸一作殿)

位柳尖莊南海中,為以上七鋪人之公產,七鋪人皆得捕魚蝦,惟距柳尖莊極近,故捕魚蝦者以柳尖莊人為多。(以上沿海漁鋪)

張綱船

插搶張綱(船戶用大四五圍,高三四丈之木密插海中,曰搶竿,以拴漁網,網與水齊)以捕魚蝦(潮漲遇綱魚蝦亦越綱而入,潮落則為綱所截,以取之。),沿鋪黑河、河旺鋪、高尚鋪、柳尖鋪皆適用此船。

散班船

較張綱船微小,餘大致相同。

布綱船

用單片綱,候湖水漲滿,插成大圈,以截取魚蝦,此船適用於南草基鋪、林鵲鋪、佳火鋪等地。

打綱船

執綱繩兩端,各拴一船,船借風駛,以綱魚蝦,此船適用於曹妃甸一帶。(以上漁船類別及捕魚方法)雨水捕麵條魚,惟柳尖鋪為多。春分捕雜魚。穀雨捕螃蟹及對蝦、蝦皮子。小暑至立冬,捕海鮓,秋分後尤多。(以上捕魚時期及類別)漁工每鋪多或百餘人,少則數人不等,工資鋪長及駕長每年或百餘元,餘則每年每人數十元不等。衣由綱主備,但終日與水接觸,每人除棉衣一襲外,僅予單褲衩一件。食由綱主供給,但除紅糧外無他食,惟魚蝦每食不靳。住屋小,地低窪,空氣光線均感不足,於衛生未免有礙。(以上漁工情狀)謹按:海濱漁業清以前狀況無聞焉,相傳康熙五十八年,始分沿海七鋪,某鋪以某處為界,某界內為某村某姓之產。排列井井,界劃分明,亦尤土田之有經界,相守莫逾。其始必因有利而群驅之,驅之不已,而公爭之,爭之至烈,始經政府劃定界限,使人堅守。如今日之七鋪,亦視為不動產矣。而亦因衣食所寄,不敢稍事更張,以防失敗。故雖提倡新法,彼仍一成不變,頑梗雖甚難化,其心亦極苦亦。頃年海濱不靖,水上立有警察,漁人擔負較前為重,不改良可乎?乘梭船集綱以取魚,春分下綱,立冬收綱。(以上灤河捕魚時期及方法)用單片綱數丈或十數丈橫亙河中,人執綱繩兩端,並力前進以取魚。是謂拉綱。漁工或十餘人或二三十人不等,春分下綱,立冬收綱。(以上泝河捕魚時期及方法)池塘捕魚,取法於泝河同,下綱收綱時期大致亦於泝河無異雲。謹按:縣境兩河及池塘,雖不若海濱產蝦魚之富,然若依法孵化畜食,則產魚產蝦產蟹當十倍於昔。以四六七八區之池塘。(四區一百一十畝,六區七十三畝,七區一百六十五畝,八區一百一十五畝。)為天然造養之地,而他處力求不得者。泝河之水一入五區,平穩無波,且不甚深,亦不甚淺,宜於養魚,無過乎此。惜彼處人士聽其自生,所以漁業終未能發達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