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肅清隱患(1 / 2)

明代初期,是不允許太監學習文化的。後來發現文官勢力太強,又在宮內設立了學堂,讓小太監在學堂內學習文化,從而扶持出宦官勢力,對外庭進行製約。

明代的製度,在平衡之術上簡直做到了巔峰的程度,幾乎每一個部門,都有相應的部門進行平衡。

從而不會導致某個部門權力過大,進而威脅到皇權。

宦官勢力有時候確實會權傾朝野,但也必須是依附在皇帝的權力之下的,就算是權傾朝野,利益和皇帝基本上也是一致的。

所以明代的皇帝通過製度的完善,在政務上可以偷懶,自己跑去做喜歡的事情,也不至於天下大亂。

來到學堂,裏麵有六十多個太監正在讀書,有些是小太監,也有不少是十四五歲的太監,和朱由校的年紀相仿。

此次反腐,宮內二十四部門,除了少數幾個部門沒有被太大波及,大部分部門的掌印太監,以及中層管理太監都是十去九空,被牽連出來的就多達四十多人,查抄出來的髒銀就達到了八萬兩。

朱由校隨即在學堂裏選了十幾個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少年太監出來,然後把他們任命成了各部門的掌印太監。

看起來簡直荒唐至極,然後朱由校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他就是要讓東林黨感覺他荒唐,一般用砸錢的方式更容易營造這種感覺,但是朱由校又不是真正的昏君,他缺的就是錢,怎麼可能亂花錢。出了亂花錢之外,不錯過任何營造荒唐的感覺,來讓東林黨放鬆警惕。

這些十四五歲的太監,思想還比較理想化,沒有過多接觸到權力鬥爭,朱由校把他們提拔起來實際上也是有好處的。

隻要接下來做好反腐工作,監督好宮內各部門的運轉,那麼各部門就會充滿朝氣,也比提拔那些老油條更不容易腐化。最大的好處就是,這些剛從學堂裏出來的太監,背景比較幹淨,皇帝把他們提拔起來,他們對皇帝會產生更強烈的忠臣感。

各部門的中層管理,則由年紀大有工作經驗的太監來擔任,也都是由朱由校親自任命。之所以不假他人之手,主要是怕李進忠在過程中扶持親信勢力,導致李進忠權勢過大。

曆史上朱由校很大可能性並非是李進忠害死的,但是如今的朱由校還是防著一手,不讓宮內權力過多集中在李進忠手上。

反正朝政也插不上手,朱由校管理宮廷的時間還是有的。

宮內經過一番整頓,風氣頓時改善了不少,其中能夠出宮采辦貨物的太監,也都被換了一遍。

為了讓宮女、太監們的生活質量能提高一些,朱由校還在皇城內開設了商店,商店裏向太監、宮女供應各種胭脂水粉、生活用品,以及水果、糕點之類的。

這讓宮內的太監和宮女們得到了很大的實惠,特別是他們每個月都有幾兩銀子,手上不缺錢,平時可以到皇城內的商鋪購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是買些好吃的。

“皇上,大喜啊!今天琉璃店的掌櫃上報,有江南客商訂購了三麵至尊豪華版琉璃鏡,還買了兩個琉璃瓦許可證。直接就進賬50萬兩。”李進忠這天興衝衝的跑到養心殿向朱由校報告道。

“現在琉璃店進賬多少銀子了?”朱由校問道。

“啟稟皇上,這大半個月裏,已經進賬136萬兩白銀,雖然京城的熱賣潮已經過了,不過有很多客商將鏡子很窗用玻璃賣到外地,特別是賣到江南的居多。”李進忠報告道。

“嗯!不錯,不錯。”朱由校高興的點頭道,“這個價格還能維持一段時間,畢竟江南那邊的購買力還是非常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