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家銀行的存款還在持續增加,甚至很多京城之外的富商、權貴們都開始將銀子存進大明皇家銀行。特別是那些東林黨官員,幾乎個個都把銀子偷偷存進了大明皇家銀行。
每年可是有10%的利率,銀子與其放在家裏‘生鏽’,還不如放到銀行吃利息呢!東林黨人對皇帝經營大明皇家銀行並不看,但就算是把銀行吃倒了,大不了用朝廷財政來賠嘛!反正虧不了他們的。操控著朝政的東林黨人,自然是不怕皇帝賴賬的。
朱由校也清楚他們的心思,現在就看誰手段高明了。
東林黨篤定皇帝不會成功,因為不久前朱由校編練騰驤四衛,就讓東林黨感覺皇帝年少孟浪,做事不經腦子,所以篤定的料定大明皇家銀行用不了多久必然敗落。
朱由校非常上心銀行問題,連續幾天微服出宮,到銀行進行指導、巡視,不斷的完善管理上的漏洞。
楊瑞國把銀行管理得十分不錯,同時由銀行控股的‘皇家農業’公司也正式成立,皇家農業公司的管理製度方麵,朱由校與孫承宗、楊瑞國三人一起商議之下拿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出來。
皇家農業公司初始資本300萬兩,孫承宗出任公司首席CEO,這年頭叫首席大掌櫃,同時張貼招募告示,在各地招募年輕秀才,以及擅長水利、農事者。
同時朱由校下旨,在京畿招募流民開墾皇莊。一戶給地30畝,給牛一頭,佃租三成,受災、傷病可免佃租。
屯墾活動迅速就啟動了,孫承宗在京畿地區隨便跑了一圈,就圈下了三百多萬畝荒地,拋荒現象觸目驚心。
地主對土地自然是非常渴望的,然而明代北方農業生產技術較差,同時北方商業不發達,沒有那麼多的剩餘資本,也沒有那麼多能夠免稅的士子,很多士子階層,也未必會將心思放在開墾荒地上。北方地主一來有時受限於開墾土地需要修繕水利,投資過於巨大而放棄,又或者沒有足夠的人手進行開墾。
因為皇家開出的條件很好,很多流民看到告示,紛紛跑到當地官府報名。北直隸各州縣官員趕忙將這些流民送到京畿,交給皇家農業公司。這些流民在境內就是不穩定的因素,因為吃不飽肚子,被閉上絕路的流民經常搞出治安事件。就算安分守己,有時餓死在路邊,看著也讓人不舒服,自然如同送瘟神一般送走了。
等這些流民到了京畿,才發現條件和告示中的有些不一樣。
給牛一頭是貸款,錢是要還的。不過皇帝會給他們口糧,讓他們在開墾土地、修繕土地的時候能夠吃飽飯。不過受災、傷病免除佃租倒是真的,而且實在還不起貸款,皇帝也不會把他們逼上絕路。
這些流民,最渴望的就是一個穩定的生活。進入皇莊就能夠穩定下來,就算是收了災,也不用再拋荒了。
這些招募而來的流民,在安置點都吃到了飽飯,身體虛弱的都養了幾天,身上有疾病的,現場也都有中醫進行免費就診。有了力氣的流民,便被安排去開工了。
河北地區沒什麼大河流,水利修繕比較簡單,並不需要建設太大的工程,也就是疏通一下河道,然後修建塘堰(灌溉用的蓄水池),以及將水引到耕地上的水坡、水渠。
這些水渠多數采用挖溝而成的手段,部分用石塊幹砌,為了修繕水利,皇家農業公司在京畿地區買下了幾個燒磚的民窯,還有幾處采石場。皇家軍工廠也調出一部分工匠進行軍轉民,並招募民間工匠,專門生產農具,盡量降低成本。
有了水利設施,土地再用耕牛翻上一遍就可以了,如此便可進行播種。此時秋播時間已經過去,不過小麥還可以進行春播。趕不上春播的,還可以進行夏播,夏播可以種植玉米,此時玉米在北方已經比較普及,隻是產量不怎麼高。
皇莊開墾一經公布,加入開墾的不僅有流民。很多農民也都加入了其中,這些農民多數都是沒有土地的佃農,畢竟人口繁衍下來,自耕農如果多生幾個兒子,土地有的被攤薄,有的則幹脆沒有土地。
這些人口就隻能給地主當佃農了,然而佃農也不太好當。北方很多佃農,都是在水利條件不好的土地上耕作,而且佃租普遍超過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