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元年,初夏。
氣溫開始徹底回暖,朱由校卻已經不再上朝,不過還在批閱內閣送來的奏折。屬於東林黨溫和派的葉向高,處理政務上還算比較穩妥的。
一般的奏折朱由校是看都不看的,葉向高想如何處理就如何處理,能送到朱由校麵前的奏章,也就是關乎軍事和天災的。
朱由校可不想像崇禎那樣當拚命三郎,他隻要抓住最重要的東西就行了。軍事失利將使國家財政急劇上漲,天災則可能引起民變。
隻要把軍事以及北方局勢穩住,大明就不會滅亡。
孫承宗已經陸續發來了幾道奏折,向朱由校彙報了一番遼東局勢。遼東地區基本上已經全部陷落,如今明軍退守廣寧,並在廣寧以東的遼河西岸構築了第一條防線,中間又構築了一條防線,廣寧則形成第三道防線。
總督遼東的孫承宗,上任之後決定先將防線,撤掉了遼河防線,向朱由校請奏。理由很簡單,明軍此時士氣低落,軍容散亂,遼河防線並不能擋住後金軍。朱由校隨即同意了孫承宗的決定,讓明軍撤退到廣寧,加固廣寧防線。
孫承宗隨即開始整頓明軍,經過一番考察之後,安排了人事任命,並進行了一番分工。同時下令武將滿桂征討後方寧遠郊外的蒙古部落,以便安排百姓屯墾土地。
遼東富庶,然而到處都是荒地,蒙古人在明軍後方城池郊外牧馬,這簡直無法容忍。滿桂接到命令後,帶領著五千明軍,迅速掃蕩了周圍的蒙古部落,非常輕鬆的就擊敗了這些結構鬆散的蒙古小部落,然後又招募蒙古人,安排他們生產放牧。
隨後孫承宗按照君臣二人商定的策略,開始將前線百姓全部轉移到後方,安排這些遼西百姓和遼東逃過來的百姓開墾土地。但凡容易被後金軍劫掠的地區,百姓一律轉移到山海關外、寧遠、錦州一線。
同時整頓兵馬、加固防線、囤積軍糧、守城物資,並展開軍屯,加強明軍自給自足的能力。
朱由校給予了孫承宗絕對的信任,以及指揮大權。這讓孫承宗能夠裁撤那些不配合、能力不足的官員。
在孫承宗的指揮下,明軍在遼西地區開始有條不紊的重振旗鼓,局勢開始向有利的方向發展。
巡撫登萊的袁可立,也已經到達了登萊地區。拿著朱由校給他的軍費,開始在登萊編練水師,以在海上牽製遼東局勢。
話說駱思恭奉命帶著錦衣衛到遼東徹查,駱思恭在遼東轉了一圈,可謂收獲頗豐,被他抓到小辮子的官員、武將紛紛向他行賄。駱思恭吃得肚皮滾圓,象征性的抓了幾個小嘍囉,然後帶著人回京城向皇帝複命去了。
駱思恭低著一群狗腿剛回到京城,在家裏屁股還沒坐熱呢!突然錦衣衛左都督田爾耕帶著一群錦衣衛衝了進來,直接將駱思恭抓進了大牢。
一場大清洗正在醞釀。
駱思恭被捕下獄的消息很快就傳進了東林黨的耳朵裏,然而東林黨此時對皇帝卻甚是無奈,根本無法營救駱思恭。
皇帝此時根本不見他們,而且很快錦衣衛就從駱思恭家中搜出了大量財物,光是現金就有十八萬兩。
駱思恭當了這麼多年的錦衣衛指揮使,這種扯虎皮的職務,最是合適搜刮錢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