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遊擊準備(2 / 2)

同時相比皇帝來說,毛文龍對於如何對付騎兵,則更多的是以曆史為借鑒進行思考。

中國曆史悠久,向來不缺乏以步兵對付大規模騎兵的作戰經驗。自古以來,中國農業文明通常是采用‘大雁陣’來對付騎兵。即用全副武裝的步兵,配備大量遠程打擊裝備,然後排列成嚴密的陣型,同時在左右兩翼布置騎兵。

敵方騎兵來襲後,即以步兵中的遠程打擊單位射殺敵騎,如果敵方騎兵陣型混亂,則投入騎兵展開衝鋒,則可戰而勝之。

如果敵方騎兵與步兵展開對射,則利用步兵身上的裝甲防護優勢拚消耗,馬背上使用的弓箭,威力上是肯定不能和步兵的強弓硬弩相提並論的,而且在防護能力上肯定也不比上步兵,重騎兵對馬匹的耐力消耗比較大,是不可能和步兵對射的。所以遠程對射,步兵是絕對占便宜的。

如果敵方騎兵展開正麵衝鋒,那絕對就是找死。騎兵部隊通常都是選擇繞後爆菊,或者先用遠程打擊擾亂步兵陣型,然後再展開衝鋒。

朱由校搞出來的什麼天啟方陣,實際上就具備這樣的功能。

長槍如林,騎兵看了都不敢衝,就算衝過來了,戰馬會傻乎乎的撞向這一坨刺蝟?就算是訓練再好的戰馬,衝到嚴陣以待的長槍陣前麵,也會本能減速。騎兵一旦沒有速度優勢就衝上去,分分鍾就會被戳死。

遠程打擊則有火槍兵,和傳統的大雁陣沒有本質的區別。

隻是朱由校並不太了解建奴的作戰方式,所以在火槍兵的防護上照搬西方人的那一套。隻是這一套明顯不太適應大明國情。

意圖進行裝備更換的毛文龍有些忐忑的上了一道奏折,畢竟這是皇帝親自定下的戰術,自己要進行改變,會不會惹得皇帝不高興?

不過讓毛文龍欣喜的是,奏章發出不不到半個多月,朱由校就進行了批複,同意了毛文龍的建議。

很快京營第五步兵師的火槍兵身上的皮甲全部換成了紮甲,同時毛文龍也增加了方陣中的弓箭手配置。遼東軍民身體健壯,從來不缺乏能開弓之人。優秀的弓箭手還是不少的,能培養成弓箭手的新兵更是繁多。

朱由校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本身就對這種方陣能否適應戰場有些疑慮,這才讓第五步兵師先到遼東前線試試水。毛文龍的上奏要求變動,而且理由明確,朱由校自然不會否決,很爽快就同意了。

皇帝的開明和全力的支持,讓毛龍文信心倍增。有了京營第五步兵師這支新軍,在山區是完全不慫建奴。

山區作戰,建奴的騎兵沒辦法繞後衝鋒,隻能正麵和明軍對射、衝鋒。如此一來,還有什麼還怕的?

而且皇帝在聖旨中已經示下,就算是和建奴的傷亡比例是2:1,都算是賺了。建奴就那點人口,還要不斷吸納生女真,多死點人就要傷筋動骨了。相比之下,大明人口龐大,根本不怕這樣的損失。

在充足的人員和裝備保證下,毛文龍旋即在這一年七月,向遼東投入了第一批遊擊軍,這批遊擊軍人數為五百人,分成十個小隊,分區域對建奴展開襲擾。

這批遊擊軍主要是積累襲擾經驗,從而更好的對其他遊擊軍進行訓練,為全麵襲擾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