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正軌的皇家銀行,此時最要緊的就是把銀子投資出去,或者放貸出去。因為發生大規模擠兌的可能性極小,而小規模擠兌內帑的銀子很容易應付,所以皇家銀行的銀根暫定為20%。
4000多萬兩的存款之中,隻留800萬兩作為銀根,其他全部用於投資。朱由校和楊國瑞定下了皇莊的第二期建設工程後了,皇家農業公司雖然貸款最多,但此時皇家銀行還需要向外貸款1000多萬兩左右。
於是朱由校又把曹金玉叫了過來,詢問道:“曹愛卿,糧行是否還需要資金,現在銀行這邊還有上千萬的款子。”
“陛下,對糧行來說,資金自然是越多越好的。一來秋收快要臨近了,若是有足夠的資金,微臣可以派人到南方去收購折糧,這又是一筆穩賺不虧的買賣。”曹金玉有些興奮的對朱由校回答道。
“南方官府折糧,確實是塊肥肉啊!這生意朕做了。”朱由校一想到那麼多的糧食被商人吃了差價,每年朝廷在南方收上來的田賦大概是一千五百萬石左右,可是到手的銀子卻隻有三四百萬兩,可見折價之低。一石大米的官方折價,隻有0.3兩白銀左右。
明王朝的農業產值,一年下來起碼有十億兩白銀左右,可是朝廷的農業稅,卻隻收取了那麼一點,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低。
這麼低的賦稅,自然是沒多少錢可以投入到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去的。之前北方之所以還能維持,主要還是徭役製度的存在,徭役讓官方擁有足夠的勞動力投入到建設當中,從而維持了水利、道路燈基礎設施。
如今北方出現嚴重的水利失修的問題,主要是徭役製已經正在走向崩潰。現在人們可以不去參加徭役,隻要交點錢就可以了。而隨著通貨膨脹的產生,這點錢往往隻有兩三天的工錢,而徭役可不是隻幹兩三天的。徭役這種隱形的財政收入,也逐漸被蠶食。而且拿到錢的官員,可未必會把錢花在設施建設上,說不定都進了他們腰包。
現在北方要想不亂,首先得確保糧食的供應。隻要手裏有糧,北方就亂不起來,自然心中不慌。
“陛下,南方的官府折糧每年有1500萬石左右,按照0.3兩的均價折算,各州縣全部收購下來,也隻需要500萬兩銀子。不過重點是如何運到北方,如果通過漕運,肯定會有所損耗,這已經是慣例了,陛下還需先整頓一下漕運。”曹金玉建議道,漕運損耗多是人為的挖牆腳行為。例如漕丁,船走到半路,說不定就給你扒拉下幾袋糧食賣了。同時夾帶私貨,這在漕運中是極為普遍的。
“嗬嗬!漕運朕自然是要整頓一番的。至於運糧,我們走海路。”朱由校臉上露出一絲難以捉摸的笑意,通州商人不是靠漕運賺錢嘛?敢擠兌皇家銀行?敢支持東林黨?接下來有他們好日子過了。
“海路?陛下,這海路容易遭受海盜襲擊,同時萬一碰上什麼大風大浪,就是船毀人亡,財貨兩空。”曹金玉顯得有些謹慎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