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海運優勢(1 / 2)

建奴在遼東全麵屠殺漢民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首先是《大明日報》進行了全麵、深入的報道,同時在頭版揭露了建奴的各種暴行。

屠殺、剃頭、奸淫擄掠,簡直無惡不作。

建奴的行為經過報道後,果然引起了民間強烈的憤慨,緊接著朱由校在《大明日報》上發言表示:“建奴與遼東無法剿滅,當前最大的問題還是軍費不足。為了剿滅建奴,即日起朕將全麵取消朝廷對皇室開支的財政支出,以減少朝廷的財政負擔。”

朱由校在報紙上又作秀了一番,不少東林黨在暗地裏紛紛大罵皇帝無恥,這都能拿來作秀。

朝廷本來就沒錢給皇帝了好不,按照慣例確實是每年給皇室二十萬兩銀子。但是隨著皇帝自己想辦法開源,現在每年還要皇帝從內帑拿錢出來填財政窟窿。等於說皇帝這次作秀,就是拿實際上已經不存在的東西,來表裝自己的偉岸形象。

這種無恥的行為,和後來的小鬼子天皇宣布每天隻吃一頓飯,省下來的錢全部用來造軍艦是一樣性質的。

政治作秀向來如此。

盡管東林黨在罵,但是朱由校這次作秀顯然是很成功的,因為每年為朝廷省下了20萬兩銀子的開支。同時《大明日報》又有不少評論員在邊上煽風點火,指出皇帝有多麼可憐、節儉,頓時煽情得不要不要得,讓很多人對皇帝的印象大為改觀。

實際上朱由校口袋裏錢多著呢!特別是皇家資本開始發展之後,皇帝看不上朝廷那點拖欠多年的死工資,自然是非常正常的。

滿朝文武也都清楚,但是大部分老百姓不清楚啊!

《大明日報》連日報道遼東漢民的慘狀,以及朱由校對收複遼東的決心、付出,也讓老百姓開始接受上千萬兩的軍費開支。加上朱由校的一番作秀下來,倒是在各省弄到了二十多萬兩的軍費捐款,倒是把朱由校搞得一愣一愣的。看來大明還是有很多心係國家利益的百姓嘛!

與此同時,前線的宣傳則更加深入。

前線不僅用報紙進行宣傳,而且還成立了宣傳隊,給軍隊、百姓宣傳建奴的暴行,以及如何反抗建奴的侵略。

東江鎮自然不用說了,苦大仇深的一大堆,隻是稍稍宣傳,就把全軍同仇敵愾的氣氛給調動了起來。

時間往往會淡忘一切,也會撫平傷口。曆史上毛文龍被圓嘟嘟砍了之後,東江軍陸續投降建奴,一來是朝廷讓他們心寒,二來也是仇恨逐漸被時間給衝淡了。

但是有人不斷的進行宣傳,那就不一樣了。再加上此時錢糧不斷的往東江鎮供應,賞賜也非常大方,這讓東江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進行作戰。

經過持續的宣傳,東江軍絕對是軍心可用。遼東方麵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不過相比東江軍來說更加複雜。

此時全國上下都忙著秋收,南方各省官府開始征收賦稅了。

就在這個時候,濟民糧行再次跳了出來,開始在南方各省各州縣收購折糧。這個行為頓時如同捅了馬蜂窩,很快就遭到了南方各省官員的上書反對。

朱由校一律駁回,態度極為強硬的下了死命令,今年南方各省折糧隻能賣給濟民糧行。

與此同時,錦衣衛和東廠已經開始在配合濟民糧行收購折糧了。南方各省地方官員一時間叫苦不迭。

這意味著他們將失去一筆灰色收入啊!

隻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皇帝要把官府折糧指定賣給濟民糧行,那些官員除了喊幾句之外也沒辦法。

至於那些糧商,還不至於為了官府折糧去造反什麼的,但對皇帝的造謠中傷是肯定有的。

反正虱子多了不怕咬,朱由校根本不在乎了。

在皇家銀行的資金支持下,濟民糧行很順利的在南方各省吃下了大量折糧,足有1200萬石稻穀,僅花了430萬兩白銀。

這些折糧絕對是就是白菜價,這些稻穀加工一下,起碼能有800萬石大米,北方糧食1.5兩一石,那就是1200萬兩白銀,利潤極為豐厚。

首先是國家稅收,依舊保證了有那麼多。同時還能賺到一筆豐厚的利潤,扣除運輸、加工成本,起碼還能有500萬兩白銀的利潤。而加工、運輸的成本去哪裏了呢?這部分成本,則發展了皇家資本的糧食加工、海上運輸等產業。

可謂是一舉多得,極大的挽回了稅收上的損失。

一番折糧收購下來,南方各省官員的倒黴日子顯然還沒過到頭,很快朱由校就下旨催繳田賦,並且下旨,今年濟民糧行收購折糧的州縣,一律使用濟民糧行所給銀元上繳田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