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等地的官員確實是膽大包天,這年頭地方上出現了什麼匪盜,地方官員都是要擔責的,考評什麼的就不過關了。
因此地方上一旦出現什麼匪盜,地方官員基本上都是能瞞報就瞞報,特別是陝西這種地方。
會被調到陝西當官的官員,要麼是官場關係很差的,要麼就是沒錢買官的。特別是被調到陝北去當官的,更是有一種哭暈在廁所的衝動。因此陝北那群官員都想著要調離那種地方,調離的方法隻有兩種,一個是希望考評能過,二是希望能撈點錢,買個更有油水的職位。
因此在崇禎元年流賊才剛剛發展起來的時候,地方上隻要有人跑到巡撫那些官員的衙門裏報告,這些巡撫一律都是不問青紅皂白,先打上三十大板,然後說:此乃饑民也,掠之春後自散。
也正是前期這些官僚采取不作為的鴕鳥政策,這才讓流賊開始在陝北流行起來了。清繳不力加上賑濟不力,最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將陝西 你、山西、河南等省攪得雞犬不寧,生產遭到了驚人的破壞,使得更多人不得不加入流賊的行列。
如果僅僅是一些小匪盜瞞報,那麼朱由校還能理解。可是延綏巡撫張之厚和總兵杜文煥竟敢把境外入侵瞞報下來,簡直就是膽大包天。這就相當於後世邊疆省份被別的國家打了,可國家領導人還被蒙在鼓裏一樣,性質極為惡劣。
這樣的行為怎能不讓朱由校暴跳如雷,氣得把他奏章狠狠甩在地上,立即讓人傳召田爾耕入宮覲見。
田爾耕急匆匆進了宮,朱由校對他吩咐道:“立即派人到延綏,將巡撫張之厚和總兵杜文煥給朕砍了,然後傳首九邊。”
看到皇帝爆掉如雷,田爾耕心中吃驚不已,到底發生了什麼?竟讓皇帝如此暴怒?盡管皇帝年輕氣盛,但性格向來比較寬厚。就算是那些東林黨官員被逮捕問罪,幾乎沒有哪個被下旨砍腦袋的,也隻有一個汪文言在審訊的時候被錦衣衛活活打死。
很快田爾耕知道發生什麼了,看過高推的彈劾奏章,也是吃驚不已。蒙古入寇延安府,這麼大的事情竟都敢瞞報,真不知道誰借給他們的夠膽。
“陛下息怒,莫要氣壞了龍體。微臣這就立即派人逮捕張之厚和杜文煥。”田爾耕看完奏章立即對朱由校勸道。
“去吧!去吧!盡快。”朱由校點頭道,心裏的怒氣稍稍平息了一些,氣壞了自己的。不過不砍了這些隻關心個人前程而不顧國家安危的官僚,還是難消心頭之憤。
“臣遵旨。”田爾耕隨即告退,急匆匆的跑去安排抓捕。朱由校想了想,立即對貼身小太監楊光吩咐道:“傳召孫傳庭覲見。”
“是,皇上。奴婢這就去。”楊光又馬不停蹄的跑去把孫傳庭傳召進宮。
孫傳庭來到養心殿,看到禦史高推的彈劾奏章,也是吃驚不已,詫異的說道:“這張之厚怎如此大膽,此等大事也敢瞞報?”
“朕已經下旨逮捕張之厚,現在最要緊的是如何防備河套蒙古再次入掠。”朱由校有些頭疼的說道。
孫傳庭當了將近一年的兵部尚書,資料什麼的看了不少,此時也愈發專業起來,說道:“陛下,要想防備河套蒙古入掠,可讓邊軍進行‘搜套’。不過邊軍軍紀敗壞,恐是難以勝任了。當下不如盡快抽調邊軍進行整編,屆時不僅可以搜套,甚至可以著手收複河套。”
“搜套?”朱由校有點聽不明白,孫傳庭連忙解釋了一番。
原來明軍盡管沒有占據河套,但是卻把蒙古人趕出河套地區了。但每年都有一些蒙古部落偷偷渡過黃河,進入河套放牧。於是明軍對河套采取的是定期掃蕩的政策,一般到了秋天牛羊長膘的時候,明軍就會對偷偷進入河套放牧的蒙古人進行大掃蕩。
蒙古人在河套和明軍躲貓貓兩百多年之後,此時已經是公然霸占河套了。期間明廷有官員數次提議收複河套,但都因為提議官員卷入一些政治爭端而被削職而不了了之。如今明軍為了避免‘挑釁邊事’的罪名,已經很久沒有搜套了,蒙古人自然大搖大擺的開始在水草豐美的河套進行放牧。
本來雙方井水不犯河水,安安生生的過日子。不知道是不是去年冬天河套蒙古受了災,被凍死了牛羊還是什麼情況,竟然在正月入掠陝北。
但不管蒙古人到底是不是受災了,殺了數萬大明百姓,這口氣叫朱由校如何咽下?經過孫傳庭的一番講解,朱由校也萌生了要對河套蒙古部落進行大掃蕩的念頭。同時收複河套的念頭,也開始瘋狂的在腦海中萌芽生長。
如果能夠收複河套,大明就有了養馬地。到時候隻要把那些蒙古貴族弄死,大可安置那些普通蒙古人進行放牧,那樣戰馬就不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