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還沒有什麼氮磷鉀肥料,人畜糞便顯然是重要的肥料來源。
同時養豬會產生很多糞便,如果排入河中會產生汙染,沼氣池顯然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接著農戶開始現場演示,用沼氣生火,將公共澡堂用的水煮沸。同時用沼氣和大鍋熬製豬飼料。
農家養豬,豬飼料一般都先煮熟,然後再用來喂豬,這樣一來豬吃了容易消化,不過肥肉會很多,但這些肥肉可以熬製成食用油,也正是農村百姓所需要的重要生活用品。
養豬場內則養了將近兩百頭豬,大小都有。
養豬場是皇莊中的‘集體企業’,平日養豬所需的飼料,均分到每戶,養豬的主要飼料就是紅薯和紅薯藤,以及麥糠、潲水。
紅薯平時可以用來喂豬,災年則可以用來防災。平日裏,也能吃一吃。
喂豬的任務則是皇莊中的農婦負責,分成十個小隊,每個小隊負責七天,同時還有負責公共澡堂燒水的農婦小隊,以及打掃公共廁所的農婦小隊。
地裏的農活,則不是集體製,而是私有製。平日如果忙不過來,則可以請其他農戶幫忙,你幫我一天,我也幫你一天,這都不需要官方組織,這樣的相互幫工,在農村是普遍的。相互幫忙的時候,都是盡力幹活,也不會偷奸耍滑。畢竟幫別人做事偷奸耍滑,以後也就沒人找他們幫忙了,也沒人願意幫給他們。
大鍋飯顯然不太靠譜,但是養豬場搞集體製,還是可以的。飼料大家出的一樣多,養豬出工也不是太多,十個婦女一起做個七天,就能休息兩個月,願意做的多做一點,個別磨磨唧唧的少做一點,也都沒什麼,總的都在做事,都是村民們可以忍受的,但那些出工不出力的,總得是要被人說點閑言碎語。農村人淳樸,也很注重名聲。而且總有人願意勤快的出工出力,這年頭老百姓信奉吃虧是福,這種集體的事情,力所能及的多做一些也能積福。
平時生病什麼的,則可以調休,記好出工就行。
當然,豬是養出來了。但是豬肉怎麼分呢?這才是重頭戲,要是分配不均,那農戶就沒積極性了。
畢竟豬的不同部位,營養成分不同,受歡迎的程度也不同,簡單的按斤兩來分,顯然是不妥當的。
集體養豬場是朱由校提出的,具體分肉製度,也是他親自製定出來的。
朱由校采取的辦法是,采取‘市場化’模式,即殺豬分肉的時候,全部都按照菜市場中的肉攤一樣明碼標價。農戶先出錢購買自己想吃的豬肉,然後把錢集中起來,再平均分到每一戶農戶手上。而且錢當場收取當場分掉,避免出現貪汙。
如果肉太多,在皇莊裏賣不掉,那就讓屠夫把肉按市場批發價買走,然後賣到附近的城鎮、鄉村。
根據各個皇莊反饋上來的民意,農戶對這種製度十分滿意,皇莊農戶對集體養豬場的經營積極性比較高。
一些沙地比較多的皇莊,因為紅薯種得比較多。已經擴大了養豬場規模,最多的一個皇莊,養豬場養了五百頭豬。
由於北直隸城鎮經濟最近比較繁榮,對豬肉的需求量大增,豬肉行情十分看好,這些皇莊擴大養豬規模顯然是有錢可賺的。
這種集體擁有的產業,要想貪汙也難。畢竟農民都看著,保長也沒有什麼權勢,村民鬧起來也壓不住。畢竟皇莊的農戶,沒有宗族勢力,那些有親戚的農戶都被分在不同的皇莊進行安置。那些保長勢單力孤的一戶人家,也不敢惹眾怒。
加上朱由校有派人盯著下麵,這些農戶發展的集體資產,更不可能出現什麼貪汙。
朱由校在興致勃勃的養豬場看了一圈,然後指示道:“養豬場要盡量保持整潔,還要做好防疫措施,農業公司也要抓好獸醫配套,盡量避免發生豬瘟等狀況。死豬也要立即進行填埋處理,不能讓死豬流入市場。”
“是,皇上。”徐光啟應道,他此時是皇家農業公司的‘技術總監’,也是負責這方麵的。在村裏巡視了一圈之後,非常滿意的朱由校,便在徐光啟的引導下,走到田間地頭進行視察。
這個試驗村,已經實現了旱澇保收,修好了完備的水利設施,朱由校自然是要仔細的視察一番,看看到底靠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