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壓榨勞動力(1 / 2)

地下水這個資源,真可謂是天無絕人之路啊!

明末的災害之中,北方最怕的就是旱災和蝗災,洪災在北方也有,不過洪災破壞力明顯不如旱災。

旱災的問題,有了鑽井技術之後,在華北平原基本解決。

不久之後,皇家鑽井隊就在朱由校的親自過問之下成立了,皇家鑽井隊以十幾個師傅為骨幹,調了一批皇家科技學院的學員進去學習、研究。

宋振平就是其中一員,他對於鑽井非常感興趣,很快就成為了皇家鑽井隊的實習隊長,暫時無薪。

一上來就當隊長,實在是缺乏高級人才。那些鑽井師傅,基本全是文盲一個,完全不懂理論知識。

宋振平的物理知識卻是進步極快的,此前也曾參與了徐光啟發起的鑽井課題的研究,具備了一定的經驗。

有了一定經驗的宋振平,隨即帶著鑽井隊,開始在各個皇莊鑿井。這此卓筒井的建設項目,由內帑直接撥款建設。

這個建設項目也在此次啟動的‘旱澇保收工程’之中,旱澇保收工程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就是河堤、河壩的修建,確保防洪、防旱。河壩、水塘這些水庫的進水和排水,也將按照‘天氣預報’來調節。

古代的天氣預報是人力來做的,有專門從事相關工作的人,他們是通過雲、風、節氣來判斷天氣的狀況。咋聽之下不靠譜,實際上經驗豐富的,也是觀測得極為準確的,一看雲的形態就知道有沒有雨。

第二個部分,就是修建足夠的水渠、水車用於灌溉。

第三個部分,就是打卓筒井用於防旱。

接下來幾年,北直隸的冬天是不下雪的,旱情顯然會比較普遍。朱由校盡管不太清楚,但確實誤打誤撞,提前進行了布置。

皇家農業公司第二期開荒工程所安置的那一部分農戶,則部分啟動旱澇保收工程,卓筒井免費給他們打了。

不過這個旱澇保收工程,也是有代價的。農戶必須在農閑時期服徭役,參與到河堤的建設當中。

皇莊的組織是比較嚴密的,朱由校對皇莊采取的精密化管理。房子怎麼修都管理進去了,所以農戶的農閑時間,也將被充分利用起來,全部都是免費勞動力。

隻要是農閑時間,都將被組織起來服徭役,去建設各種項目,有本皇莊農戶能用到的設施,也有去較遠的地方修建水利設施的。

這種徭役是必須到的,沒有工錢,但包食宿。相比以前的徭役,有所改變。而皇莊之外的農民,則按照《徭役改革法案》進行,每年不得超過二十天,徭役範圍超過了規定要向內閣遞交奏折。

皇莊的保障是非常不錯的,不管是受災,還是傷病,還是賑濟。同時土地也給了他們三十畝,還可以享有農業無息貸款,糧食收購價也進行了保障,水利設施給他們配套好。反正進入皇莊,就不可能被餓死。

但代價就是要被充分的壓榨勞動價值。

因為組織較為嚴密,農民什麼時候有閑工夫都是知道的。農忙時期的個人生產任務一忙完,馬上抽去服徭役。這種徭役,就是免費做事,隻給口糧。農戶也承擔得起,不可能被餓死。工地上確實有監工,但不會采取暴力手段進行監督,而是對農戶進行宣傳,號召他們建設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