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管理變動(1 / 2)

皇莊要建設的東西很多,畢竟都是剛安置下來的‘貧下中農’,沒有祖上積累,更是沒有什麼財產,要想過好日子,自然得努力做事。

接下來皇莊的主要建設項目就是瓦房,等瓦房這些東西搞清楚,下一步就是在皇莊中建學堂,對皇莊的孩子進行啟蒙教育。

隨著皇莊的改革正式完善,安民效果良好。而且還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勞動力價值,以完成朝廷戰略級的‘旱澇保收’工程。

朱由校覺得,皇莊規模可以繼續擴大,這樣積少成多下來,對社會穩定極有好處。

“楊愛卿,皇家農業公司在北直隸可否進一步擴大規模?”朱由校把楊國瑞叫來詢問,楊國瑞沉吟片刻,說道:“啟稟皇上,皇家農業公司如今擁有耕地三千萬畝,占到了北直隸耕地的三分之一左右。暫時北直隸境內,已經沒有什麼土地可供擴張的了。其他的土地,要麼是鹽堿地,要麼就是地主和自耕農的土地,都不是那麼容易能把土地交出來的。”

“拉那些地主和自耕農入股皇家農業公司如何?”朱由校對楊國瑞問道,楊國瑞眼前一亮,稱讚道:“此法甚妙,隻是那些地主未必會那麼爽快的入股皇莊。皇上還必須給一些政策上的壓力,例如增加地主的田賦。”

“確實不是一時半會能弄下來的。”朱由校不由思考了起來,自古以來,土地都是生存的根本。那些地主也看得清,一個個把土地看得比命根子還要重。要他們放棄土地經營,入股皇家農業公司,確實不是那麼容易。

而且聰明人肯定有,未必那麼好忽悠。畢竟土地變成皇家農業公司的股份,皇家農業公司這種托拉斯壟斷經營模式的公司,公司董事會權力極大,隻要一番操作,想分多少錢給那些股東,還不是輕輕鬆鬆。最簡單的,那就是國家收稅。國家加大對皇家農業公司的稅收,把錢左手換右手,那些小股東也沒轍。

所以皇家農業公司,隻要還有控股權,股份分多少出去實際上無所謂,願意土地入股的人是越多越好。

另一方麵,財團的組建也需要一番‘資產重組’,後世曆史上最為典型的,無非就是德國容克財團的成立過程。在普法戰爭時期,俾斯麥幾乎將所有德國貴族都拉進了財團,然後進行了一番眼花繚亂的資產重組後,誕生了德國容克財團。

容克財團那種將社會上層統治者都拉進陣營的模式,絕對是立竿見影的,速度最為快速。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核心股東太多。德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失敗後,容克財團的成員遭到了大量的清洗,反倒讓容克財團成為了夢寐以求的寡頭財團。不得不說,容克財團並未輸掉那場戰爭,二十一世紀德國已經成為了歐盟的領頭羊。

此時朱由校要迅速將皇家資本,變成皇家財團,也可以采取容克財團的模式,將那些權貴大量拉進團夥之中。但隱患太大,朱由校完全是按照寡頭財團的模式發展,速度雖然慢一些,但卻容易掌控。

別人眼紅也沒用,朱由校可是皇帝,沒本事造反就幹瞪眼吧!

“向那些地主加征田賦,還不能太急。這樣吧!先開放土地入股。願意把土地交給我們經營的就吸納進來,不願意的就先放一放。另外北直隸還有不少鹽堿地,把這些鹽堿地都圈下來,朕會派皇家科技學院的成立一個鹽堿地改良技術小組。”朱由校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