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竟然賺了(1 / 2)

天啟二年,農曆五月二十八。鄒縣城門大開,魏七與一群聞香教骨幹,向官軍獻徐鴻儒,降!

聞香教作亂,僅僅持續十七天,就被大致撲滅,官軍俘獲亂民三十餘萬。

剿滅聞香教的行動還在持續進行,在袁可立的指揮,以及山東巡撫趙彥的全力配合之下, 拉開了徹底圍剿的序幕。

官軍以京營為主力,山東官軍為輔,向各個方向的聞香教殘存部隊展開了天羅地網一般的圍剿行動。

各地聞香教部隊在這樣的圍剿力度之下,紛紛迅速敗亡。

俘虜亂民持續上升到了五十餘萬,與此同時,還有大量跑掉的亂民,也主動跑回去想官軍投降。

官軍那裏有糧食發放,餓不死人。而且後續還會分給土地進行安置,實在是個好去處。除了參與了作亂的亂民外,各地難民也紛紛湧向官軍的臨時安置點。

嚴格的說,那些俘虜已經不叫俘虜了,官軍雖然有對他們進行關押,隻是對秩序進行了一番維護。此時稱之為難民更為合適,一個個都嗷嗷待哺,全靠朝廷發糧賑濟。

各地用來的饑民、難民、貧民,數量迅速上升到了百萬人,一個個拖家帶口的。好在此時氣溫回暖,晚上睡覺隨便搭個簡陋的棚子就行了。

山東的人口顯然也非常爆炸,萬曆年間就爆發過人吃人的現象,市集上公然叫賣人肉。 這些年過去之後,新一代人又繁衍了出來,人口再度飽和。

聞香教能在山東傳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地方上貧民太多,也經常鬧饑荒。這年頭的山東,可不是後世的山東,有那麼發達的重工業和農業。山東很多地方的土地,更適合種植一些例如花生之類的作物,糧食方麵反倒是不那麼好種。

大量的百姓湧到一處,實在讓朱由校大出血了一把,好在朱由校手上有不少糧食。特別是北直隸大規模推廣紅薯種植之後,麵粉、大米的消耗降低了不少。此時已經是夏季,新鮮的紅薯倒也不多。

紅薯這種東西,存放得當,一般也就是放個半年時間。如果地窖挖不好,存放不得當,還可能爛窖。

所以農民家的紅薯如果多得吃不完,又不懂做成紅薯粉,那就隻能喂豬、喂狗了,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製作紅薯幹則是一個技術活,沒那個技術的話,做出來很難吃,咬上去硬邦邦的。暫時北直隸的農戶的紅薯幹製作方式還比較初級,所以不是很流行。

朱由校收到前線袁可立發來的捷報後,終於是鬆了口氣,上百萬難民等著賑濟,倒也不是那麼在意了,放下奏章,念叨道:“鎮壓下去就好,總算是沒出太大的亂子。”

隨即朱由校立即從內帑撥款100萬元,用於賑濟難民。與此同時,立即讓皇家農業公司和皇家礦業公司前往山東跑馬圈地,盡快把這上百萬難民安置下來。

大明的人口盡管多,但在朱由校看來,人口也是實實在在的財富。重點在於,要為這些人口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

人口多就意味著勞動力多,組織好了就可以建設很多東西。

人口紅利的威力,對於朱由校這個穿越者來說,是深有體會的。後世中國,愣是靠壓榨人口紅利快速的發展起來的。

正好此次聞香教起義,皇家資本可以把手伸到山東去。

一番作戰下來,軍費上也是花費不小,京營的出動,以及山東各地官軍的軍餉、賞賜都要陸續的算入軍事成本。

兵部最終給出了一個230萬元的賬單。加上賑濟那些難民的100萬元開支,這次聞香教作亂,讓朱由校損失了330萬元的財政。

“盡管花費較大,不過一定程度上,還是給京營積累了一定作戰經驗。”孫傳庭說道,“同時在作戰中,繳獲的戰利品,也高達一百多萬元,賬上隻有兩百萬元左右的開支。另外皇家農業公司應該能在山東圈下不少土地,總的來說,這次鎮壓聞香教,應該還是賺到了一部分。”

朱由校聽了之後,轉念一想還真是這麼回事,隻是瞬間有點淩亂。內部戰爭,都能攫取戰爭紅利,這……確實讓人無語。

但事實顯然就是這麼回事,盡管戰爭產生了損失。然而這些損失,都是民間的損失。同時動蕩導致了資產的再分配,這個分配環節正好被朱由校給死死抓住,以至於朝廷方麵還是賺了的。

同時那些難民盡管要賑濟,但隻要把他們組織起來生產建設,在這些廉價的勞動力身上,又能持續不斷的壓榨出人口紅利。

此時的皇家資本,已經初步形成體係。組織能力,相比當初來說是大大增強。以至於這次安置上百萬難民,倒也比較順利。

那些拖家帶口的,全被安置到剛圈下來的土地中,這些土地被劃分成了一個個皇莊,開墾流程的組織也非常有經驗了,皇家農業公司已經是一家經營著三千萬畝土地的龐然大物,朱由校此時也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