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稀裏糊塗(1 / 2)

這次宴會結束後,朱由校也是心情大好。準備過幾日,找這些士子再分別詳談,再當麵考究一下他們的具體才幹,最後再進行具體的任命。

“啟稟陛下,袁可立上奏報告,您讓派往琉球的水師已經回來了,並且在琉球中部找到了陛下所說的那處河流入海口,在那裏找到了非常合適的築堡防守之地,並且繪製了海圖,已經一並上呈。”錢國興這個時候進來對朱由校稟報道。

“快給我看看。”朱由校立即精神一震,錢國興連忙將奏章和地圖呈交給朱由校,朱由校接過後立即認真的看了起來。

那張圖,所畫的就是後世台中市的台江入海口地區,台江西南麵有七個山嶼相連。這七個島嶼,座山嶼相距1裏多,彼此“毗連環護”。一鯤(魚+身)北麵隔海有北線尾小島,其間海麵叫大員港(又稱安平港)。北線尾北側為鹿耳門港。

形成了兩道進入台江的航線,地圖上都標注了出來。盡管這七個島嶼,隻用了一到七的數字來劃分,但朱由校看到這個地形,馬上就知道這就是教科書上麵介紹鄭成功收複台灣所提及的‘七鯤’。

這七個島嶼,形成的兩個航線,一個是從大員港進入台江,一個是從鹿耳門水道進入台江。

曆史上荷蘭人在一鯤上修建了每荷蘭人修築了兩個城堡,隔江相對、互為犄角,任何船隻想要從水位開闊的大員水道進入台江,就要被城堡上的重炮和港內的戰艦痛毆一頓。

而水太淺的鹿耳門水道,隻有在漲潮的時候,大船才能經過。

進而別人想要攻打荷蘭人的城堡,就非常困難了,因為連登陸都難。

為什麼連登陸都難?隨便找個地方登陸不行嗎?

當然不行!

因為這個時代的台灣沒有經過開發,根本沒有什麼道路可言,登陸到別的地方去,再打到台中去,先不說人能不能走,光是作戰物資就沒辦法運抵台中。如果不是投入國家級的力量,一般的海上勢力,在後勤補給方麵,一般都是要靠船隻直接運抵才行。沒有那麼多的人力、畜力可以調用。

那麼為什麼荷蘭人一定要選擇台江這裏築造堡壘呢?

因為荷蘭人是海上強盜嘛!有河流的話,他們就可以逆江而上,就能夠在沿途一路上建立統治,進而就可以壓榨台江流域的各族人民。

如果荷蘭人把這裏給占了,明王朝要想收複台灣,實際上也不困難。這種天險隻能說對於海盜級別來說算是困難,但對於國家級的力量來說,大不了在別的地方登陸,然後打一條路過去,然後隨便派個一兩萬人過去,便可將荷蘭人一腳踹飛,不過那樣更費些力氣。

以當前登萊水師的訓練程度,對付荷蘭人還是不成問題的。既然荷蘭人還沒把台江流域占領,朱由校豈能不前先一步,也免得讓荷蘭人在台灣站穩了腳跟,以至於後麵要花更大的力氣去對付荷蘭人。

此時荷蘭人已經占領了澎湖列島,正試圖把澎湖變成入侵大明的橋頭堡,荷蘭人也還以為中國是可以隨便欺負的弱小民族,氣焰十分囂張。他們還沒有考慮,要退到台灣上建立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