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亥之役,亦被稱之為‘癸亥鐵嶺大捷’,此戰明軍大破後金,屠滅後金兵力近八萬人,遂後金亡國。
僅此一戰,後金全盤皆輸,僅存兩萬兵力退入寒苦之地,已經無法再稱之為一國。
當鐵嶺大捷傳回京師的時候,朝野為之轟動,明軍已經很久很久沒有這麼巨大的軍事勝利了。
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明軍突然能夠完成局勢的大逆轉,一舉將不可一世的建奴正式擊敗。
但朝野中的官員卻是明白,這全是皇帝靠銀子砸出來的勝利。
天啟三年,明廷的軍費預算達到3600萬元,同時皇帝還在內帑預留了3000萬元應對軍費超支。
相當於說,這場勝利實際上是明王朝在財政政策上的勝利。或者說是皇帝的各種斂財手段下所獲取的勝利。
武英殿內,朱由校正在聽戰情彙報。
“此戰朝廷官兵一共斬獲建奴八萬一千三百餘級,另俘獲戰馬近十萬匹。另朝廷官兵傷亡將士六千六百餘人,其中陣亡兩千七百餘人,損毀裝備若幹……”盧象升給皇帝念著戰報,神色十分亢奮。
朱由校的神色同樣亢奮,不過接下來頓時臉色一垮,隻見盧象升繼續說道:“具參謀部統計,此戰軍費開支一共一千六百三十萬元,加上接下來的賞賜、撫恤,需支出兩千萬元軍費。另外官軍已經攻占鐵嶺,正準備對遁入山區的建奴進行徹底的犁庭掃穴,以及構築防禦體係,預計軍費開支不低於一千萬元。預計下來,軍費超支一千八百萬元左右。”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我大明經不起折騰啊!”朱由校擔憂的歎了口氣,接下來幾年天災還會越來越嚴重,明王朝也急需從巨大的軍費開支中抽離出來,將精力放在內部建設上。
“皇上不必擔憂,此戰過後建奴已不成氣候,而且我們朝廷編練的四萬騎兵明年便可全部完成。到時候在遼東方向防備建奴死灰複燃就無需投入太多的兵力。到到時候就可以考慮將九邊這個包袱甩掉了。” 盧象升說道。
“此番收複遼東,裁撤九邊確實可以實施了。”朱由校點頭道,九邊軍戶已經成為朝廷的大包袱,也是時候甩掉了。
當然甩掉這個包袱,是要對軍戶進行妥善安置的。而遼東的大片土地,顯然讓朝廷有能力安置這些軍戶。
代價就是財團在土地紅利上做出讓步,隻要給遣散的軍戶在遼東分發土地,那麼一切問題都好說。
整個遼東收複地區的耕地麵積,大概也就是五千萬畝左右,用來安置九邊軍戶倒是足夠了。
收複遼東的戰略計劃提前了一年多,這讓皇家財團也變得沒有能力開發遼東大片的土地。
畢竟就算是拿下這些土地,還需要投入人力、物力進行生產恢複,都是需要有大量支出的。
既然如此,將這些土地賞賜給將士,以及用來安置九邊軍戶顯然是不錯的選擇,這樣一來可以快速的將遼東開發出來,成為大明北方的商品糧供應基地,以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
至於土地,以後隻要向外擴張,自然多得是,也沒必要死盯著遼東這些土地。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對朱由校來說就比較簡單了。裁剪軍費也是接下來幾年內必然要做,這樣才能集中精力對付那些天災的影響。
今年軍費已經超支了一千八百萬元,好在內帑還有一千兩百萬的預留財政,也足夠折騰一段時間了。
此時戰爭還未結束,明軍一戰而勝,立即以最快速度揮師鐵嶺。明軍一到鐵嶺,鐵嶺二十幾萬還沒來得及撤退的建奴老弱婦孺一片大亂,個個爭相逃竄,卻被明軍大量砍殺,被堵回了鐵嶺城內。
接著明軍炮兵部隊趕到鐵嶺,在火炮的狂轟之下,鐵嶺城牆轟然倒塌,明軍隨即如狼似虎的衝進鐵嶺。
建奴兵敗之後,黃台吉並沒有往鐵嶺方向逃竄,而是向西去了。以至於鐵嶺城內的建奴還不知道兵敗的噩耗,同時也無力抵抗明軍對鐵嶺的進攻。為了與愈發強大的明軍抗衡,野豬皮早就把能打仗的都編練成士兵了。以至於鐵嶺城內,隻剩下了一群老弱婦孺,以及少量的守軍。
這一天明軍血洗了鐵嶺這座城市,整個城市的下水道裏流出了一道道血水。最後隻有四萬左右的婦女、女童活了下來,被明軍關進了集中營內,這些異族婦女將被當成貨物賣掉。
那些歪瓜裂棗的都被砍了,隻剩下這四萬相貌還算過得去的。
不過鐵嶺的這些建奴遠不是全部,還有二十多萬人已經向四周山區遷移。明軍自然是不可能放過這些建奴。
要是讓這些建奴跑了,說不定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了。
為了杜絕建奴的重新崛起,必須斬草除根。這個任務很快就落到了毛文龍身上,孫承宗下令毛文龍持續進剿山區建奴。同時下令王國雄率領武驤騎兵軍兩個師騎兵向遼東北部平原地區持續掃蕩建奴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