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多事之秋(1 / 2)

朱由校在解決了王恭廠大爆炸的問題後,下令各地官府迎接夏收,並由於今年是新版農業稅施行的開始,因此派錦衣衛與東廠布控各地田賦征收。

新版農業稅施行之後,意味著新政地區將不再有哪個權貴可以逃避農業稅,也沒哪個百姓可以通過投獻士子的方式,從而不再免除農業稅。

自新版農業稅頒布之後,那些投降士子、權貴的百姓一個個都反悔了。在官府鬧了不少地契糾紛,因為投獻所用的地契基本上都是白契。

對於這些白契,官府一律不予承認。

經過幾個月下來的耕地丈量,稅額陸續確定了下來。朱由校登基後沒辦法逆轉商品經濟的問題,所以對商品經濟進一步的推波助瀾,登基六年下來,新政地區的商品經濟已經比較發達了,城鎮出現了大量的工人,農產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時因為發行了人紙幣,大力製造銅錢,市場上的貨幣量有所增加,沒有貨幣緊縮的問題,使得夏收、秋收期間能夠保障正常的糧食收購價格。因此如今農業稅直接征收貨幣,在新政地區也是比較靠譜的。

而土地不足三十畝的百姓,如今都不用再繳納天賦,因此新版農業稅得到了廣大小農生產者的支持,盡管他們在社會上沒有太大的話語權和輿論主導能力。但是他們對皇帝的支持,是發自內心的。

相比之下,那些權貴和士子就變得有些反動了。隻不過北方地區畢竟不同南方,這裏的士族門閥不夠強大,而那些權貴如今也沒什麼權力了。軍權首先是被皇帝高度集中,行政方麵更是由漢皇黨把持。所以那些權貴盡管有些反動,但也不敢表露出來。

同時新政地區的軍民士氣已經被鼓舞了起來,因此那些權貴、士族在新政地區不成氣候,完全無力抵抗新版農業稅的實施。

三十畝以下小農生產者不用再繳納田賦,意味著農業稅將會下降,但在商品化不斷上升的環境下,這些小農生產者手上有錢了,自然也會去消費什麼的,錢總是會花出來,而市場又是國有資本財團大幅度壟斷的,相當於這些損失掉的農業稅,能夠通過拉動經濟需求的方式使財富重新流回朝廷之手。

而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權貴,這個時候要麼成立農業公司,要麼賣地,要麼承受高額農業稅。

成立農業公司的話,那麼雇傭佃農的模式就再可行,如果靠自己管理、組織生產能夠取得盈利,那也是他們的本事,他們發揮了正麵的作用,朝廷自然也不會去搞他們。

而那些不成立農業公司,想要翹著腳在家裏收取佃租的,這樣的好事在新的農業水製度下已經一去不複返了。不賣地的話,每年農業稅上的征收就能讓他們吐血。

因此在新版農業水頒布之後,很多權貴士族都開始吐血大甩賣,把手上的土地不斷的往外拋。也有的幹脆並入一些農業公司獲得股份,開始采取新的農業生產組織方式。

新版農業稅實際上也讓官府的農業稅征收變得更加簡單了起來,因為不再承認白契,民間也沒有空子可鑽。另外大部分小農生產者不用再繳納天賦,每個州縣需要繳稅的那些大中小地主及農業公司。

地主和農業公司都是比較有實力的,也就不再存在什麼崔科把百姓逼反的問題了。那些大中小地主和農業公司要是交不上稅,官府也不用再使用什麼暴力方式崔科,拖欠田賦超過三年,直接把土地收走拍賣就行,賣的錢超出田賦,那就把多出來的錢退回去。所拖欠的田賦,會按照每年5%的利息進行增加。

如果是碰上自然災害,那是可以向當地州縣官府申請免稅的,通過申請之後,再由朝廷派人下來核查之後就可免除受災當年的田賦。

至於徭役已經被直接取消了,小農生產者不僅不用交田賦,連徭役也都不用去了,可以說是沒有什麼負擔,隻剩下一個義務兵役的責任,這也是年輕人的義務,服役期間的吃穿朝廷都會負責。

這樣的製度更加工公平,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擁護。

第一年施行這樣的製度,自然是要抓得嚴格,才不會在執行過程中又產生了很多變相的規則。

夏收進展得倒是很順利,稅收也在各級行政的配合下成功的施行了下去。

天啟六年的夏收方麵,首先是遼東地區喜獲豐收,五千三百餘畝耕地都收獲了莊稼。同時遼東以北上億畝耕地也在開春的時候種下了春小麥以及大豆、玉米之類的作物,因為東北的黑土地十分肥沃,這些小麥、大豆、玉米長勢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