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商業殖民(1 / 2)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就是朱由校當前最好的寫照。明年東北地區的商品糧產出還會大幅度的增長,而台灣能開發出來的耕地基本上也都開發出來了,商品糧的輸出同樣還會增加。

呂宋和爪窪島的開發,也能為大明輸出商品糧。

而國有資本在澳洲的開發規模也將在明年擴大,不過要向本土大規模輸出商品糧,還要等個幾年。

就在這個時候,高棉金邊王朝派使團來明進貢,朱由校讓禮部接待了一番,翌日早朝金邊王朝使者呈上了金邊王朝國王的進貢表文。

朱由校看過金邊王朝的進貢表文,隨即下旨賞賜財帛錦緞,價值比高棉進貢的貢品還要高出不少。

這是國與國之間的禮尚往來,自然不用那麼小氣,畢竟大明作為天朝上國,總是要有天朝上國的氣度。

當然,賞賜也不是白給的。朱由校當即決定回使高棉,與高棉就貿易、開發方麵進行談判。

高棉金邊王朝在中南半島各國中對大明最為恭順,朱由校也就沒了武力入侵高棉的想法,而是決定與高棉采取合作,對高棉的資源進行和平開發。

隻要金邊王朝願意開放市場,並接受大明資本在其境內的農業、礦業等領域的投資,大明可以將金邊王朝列為保護國。

這是一種合作,即雙方把蛋糕做大,雙發都可以獲得利益。當然大明會獲得更大的利益,因為大明是想高棉輸出高技術商品,附加值更高。而雙方通過合作,高棉可以產出更多的農產和礦產等方麵的產品,都是沒什麼附加值的商品。

雙方合作之下,大明在高棉有商業利益的存在,大明也會為高棉提供武力保護,使其不受外部入侵。

這是一種商業殖民模式,在後世是美國在二次大戰之後發展起來的模式。此前歐洲人都是使用武力殖民的模式進行外部掠奪。

此時大明完全可以采用二戰後的商業殖民模式,因為大明有這個時代最龐大的商品化經濟,在製造業上超出歐洲人一大截。

此時歐洲人就沒辦法使用這種模式進行對外殖民了,因為歐洲各國沒有那麼全的商品。

此時的歐洲人,實際上根本沒有幾個優勢的大宗商品。

英國人工業革命之後,優勢商品無非就是棉布、鋼鐵、煤炭,在鴉片戰爭之前甚至根本無法在正常貿易上與中國競爭,最後隻能向中國大量輸出鴉片。

此時大明的商品化經濟比清代要徹底得多,大宗優勢商品很多。棉布、生絲、瓷器、茶葉,還有各種各樣的鋼鐵、玻璃製品,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

國有資本發展到這個時候,很多商品的產能已經很旺盛了。因此需要不斷擴大市場,擴大市場的方式無非就是兩種,一種就是內部市場的擴大,因此需要新政改革,以將資源進行整合,讓老百姓能夠有事可做,有錢可賺,從而能夠消費這些商品。

另外一個就是外部市場的擴張,外部市場在沒有開發之前,市場不會很大。例如前幾年朝鮮剛和大明進行全麵貿易的時候,一開始的貿易額比較低。但隨著大明的資本不斷的在朝鮮進行投資,開發各種資源,如今貿易額正在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