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了吐魯番盆地的明軍,麵臨著兩個選擇,一個是繼續往莎車方向進軍,進而徹底掃滅葉爾羌汗國,一個是直接攻向天山北麓,向準噶爾盆地發動進攻。而另一路明軍,則順利的攻占了敦煌,從那裏可以直接進攻青海。
這年頭的青海,還是一片茫茫大草原,不像後世那樣到處都是沙漠,西北的生態普遍要比後世好得多。
西北的異族沒有太強的農業生產能力,對自然的開墾能力自然是比較差的,破壞力倒不是那麼大。但是他們對自然的抵抗力就差了,一旦人口增長到養不起那麼多人的時候,要麼是靠內部矛盾來消耗人口,要麼就是通過外部矛盾來消耗人口。
內部矛盾爆發的時候,就是相互之間打來打去的。靠外部矛盾消耗人口,一般都是向關內發動劫掠。
葉爾羌汗國此時就有點人口過剩,加上阿不杜拉向把內部整合了起來,結果就是到處擴張。
葉爾羌汗國如今撤退到了莎車,離吐魯番盆地已經足夠遠的了。而準噶爾盆地就在天山北麓,與吐魯番盆地就隔著一座天山山脈。
盧象升就這個問題召開了作戰會議,會議結果一致認為葉爾羌汗國暫時可以不予理會,直接攻打準噶爾部才最為穩妥。
因為葉爾羌汗國太弱了,在明軍麵前根本就是被秒殺的戰五渣。在這樣的情況下,反倒是天山北麓的準噶爾部目前對明軍威脅比較大。如果明軍主力前往莎車對葉爾羌汗國窮追猛打,準噶爾部在後麵捅了明軍菊花怎麼辦?到時候明軍首尾難顧,萬一後勤補給被準噶爾部切斷,那豈不是要在這滿地黃沙的西域喝風吃沙?
而且進攻天山北麓,明軍後勤補給不用怕被切斷。
此時天山的積雪正在融化,被積雪所堵塞的道路用不了幾天就能完全暢通,也正好合適向天山北麓發動進攻。
盧象升考慮了一番參謀部的建議之後,直接拍板同意了這個作戰方案,隨即集中主力,向天山北麓發動進攻。
天山北麓的準噶爾部也察覺到了明軍進入西域的大動作,此前他們正要和葉爾羌汗國進行一場爭奪地盤的大火並,結果葉爾羌汗國卻突然慫了。對此一開始還覺得奇怪,但很快就偵查到了吐魯番盆地的戰況。葉爾羌汗國這個強敵,竟然短短幾天時間內就一潰千裏,這也讓準噶爾部對明軍也產生了深深的警惕,立即將主力調集到了天山北麓,防範明軍可能向北突入的可能。
在準噶爾部看來,明軍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向北進攻的。因為明王朝安安生生的過日子好多年了,準噶爾部也沒去招惹明王朝,一般情況是不會遭到明王朝攻打的。
隻不過接下來明軍很生動的給準噶爾部上了一課,讓他們徹底意識到了,這樣的風格是已經是陳年的觀念了。
僅僅在明軍攻占吐魯番五天之後,明軍主力就悍然對準噶爾部發動了無比凶猛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