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進軍南半球(1 / 2)

新西蘭是個好地方,之所以把那裏分封給朱由檢,主要還是為了開個好頭,樹立一個榜樣。

就在這時,良妃也為朱由校生下了一個男孩。二皇子出世了,朱由校翻了翻字典之後,找出了個‘烜’字,於是取名朱慈煊。

二皇子未來肯定也是要就藩的,朱由校自然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子被關在一個城池裏鬱鬱寡歡,想做事業都沒有任何辦法,隻能每天混吃等死。所以等朱慈煊長大了,把他打發到海外自成藩國才是最好的選擇。

如此一來,也能做點事業。

人生來就要做事,最殘忍的不是剝奪他們的榮華富貴,而是剝奪了他們自我努力和奮鬥方向。

整天混吃等死,對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當一個人的福報被透支一空的時候,結果又會怎樣?

所以大明的那些藩王實際上也挺可憐的,盡管榮華富貴看似享受不盡,但哪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人這一生眨眼而過,當閉眼的時候還能剩下什麼?

很多藩王生來就知道自己的命運,因此很多逼得有些精神不正常。特別是那些生活在小城市的藩王,還有一種被終身囚禁的感覺,會非常的壓抑。

此時的藩王製度,也有點一竿子打死一船人的感覺。

隻要朱由檢在海外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十幾年之後二皇子長大了,看到了榜樣,到時候將藩王封到海外的製度就可以形成慣例了。

分封信王朱由檢到海外‘桃源島’自成藩國的消息公布之後,頓時在皇族之中產生了轟動效應。

藩王竟能在海外自成一國?

這簡直前所未有啊!

但是不少藩王卻是羨慕得要死,天天大魚大肉、衣食無憂的過著,那些藩王感覺也就那樣,習慣了,不覺得有什麼好的。

日子過到這個地步了,人特麼的總是有點別的追求的吧!一個個的心裏都想弄個皇帝當當,隻不過一些藩王有自知之明,隻是腦子裏偶爾想一想,有些藩王則是日日想、夜夜想。

要是到海外去弄個藩國出來,貌似也挺不錯的啊!

當然,想著是不錯的。但讓那些養尊處優的藩王跑到一窮二白的海外去,顯然有點受不了。

相比之下,朱由檢盡管這年紀二逼了一些,但勤勞節儉方麵卻是極為出眾的,到海外吃點苦頭顯然是沒有任何問題。

六部大臣對皇帝將信王分封到海外的決定,倒是沒有什麼意見。分封到海外,本身也就對本土皇權沒什麼威脅,與當前的藩王製度的本意是不衝突的,依舊能夠維持國家政權的穩定性,減少藩王方麵對政權的威脅。

因此六部大臣基本上都是支持的態度,在群臣的支持之下,分封事宜迅速執行了下去。

事情很多,不是把人丟到桃源島去就行的。

國號得先定了,這個也簡單,既然叫桃源島,國號就定為‘桃源國’,用度規章也隨後製定了下來。作為朱家皇室分封出去的藩王,地位自然要比朝鮮、琉球這些藩國國王高上一等,因此服裝、鑾駕之類的用度也都比普通外藩國王要高上一等,但又比皇帝低。

銀行貸款也下來了,首批貸款500萬元,發給信王用於成立藩國,月息3厘,絕對是良心利率。

此時大明中央銀行貸款給朝鮮,都是收取將近5厘的月息,而且真正到款的金額隻有80%。

移民方麵也在招募,大江南北各省都發出榜文,招募百姓移民桃源國。

榜文寫得非常美好,什麼‘海外澳洲東南有二島相鄰,南北沃土千裏、草木繁茂;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宛如仙境之地。現朝廷封信王為桃源國國王,招百姓前往放牧墾殖,路費全包,月給工錢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