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一將功成萬骨枯(1 / 3)

那些支持福王的利益階級,此時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如此想的:狗皇帝,敢和整個階級作對,現在福王登高一呼,萬眾一心,你還不死翹翹?

然而讓他們失算的是,此時朱由校同樣也組建了一個利益階級。此時的國有資本財團,已經把新政地區消化得七七八八,特別是最早開始改革的北直隸地區。國有資本財團的崛起,形成了一個越來越龐大的利益集團。

這個利益集團除了主要代表百姓的利益,還扶持了一批紅頂商人,以及一批擁有軍事背景的新地主階級。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民資商人在改革中得到了好處,這些商人多是那些在潮流中崛起的中小商人。

北直隸經過國有資本財團多年的消化,大商人基本上都是有財團背景的,沒有背景的大商人都被整倒了。

國有資本財團壟斷了很多領域,而那些零散、麻煩的產業,則是由中小型民資企業進行補充。

一個新的秩序已經形成,這個秩序內的商人此時都不願意改變當前的新政局麵。對於那些大商人來說,他們作為紅頂商人,自然是要牢牢團結在皇帝身邊的。而對於那些中小商人來說,他們基本上沒有什麼後台,他們能夠崛起,完全是因為國有資本財團在他們所處的領域構建出了自由競爭和繁榮的經濟環境。

至於北直隸的那些地主勢力,有些開始從事商業之後,發現商業的利益已經大於土地的收益。那些沒有從事商業,或者從事商業虧本了的商人,此時基本上也沒有什麼造反的想法,因為他們天天接觸新政環境,能夠清晰的意識到,造反是沒有前途的。

士族方麵,漢皇黨作為改革的主力,更是牢牢團結在朱由校左右。

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軍民對皇帝的擁護,百姓能吃飽肚子,為什麼要去造反?中國老百姓隻要活得下去,就不願意去造反。這不是他們笨,反而是一種聰明的表現。因為他們知道,造反即便成功了,他們大部分人能取得什麼好處?

好處很少,而且還容易成了炮灰。既然如此,有個安生的日子過,為什麼要去造反?朱由校如今能讓老百姓吃飽肚子,老百姓就不會去反朱由校,即便是福王的叛軍,大部分兵員也都是地主抓壯丁幫福王組建的。

軍隊更沒有理由反朱由校了,那些軍官在國有資本財團之中是占有一定利益的,同樣在對外擴張之中,朱由校賞賜了很多土地下去給他們,被朱由校綁在了同一輛戰車上。普通義務兵又是從百姓之中招募的,更不可能造反。

至於北直隸那些反對朱由校的利益階級,已經被打壓下去了,手上已經沒有什麼資源可以動用的了。要軍權沒軍權,要政權沒政權,要物資沒物資的。就算是手裏可能還有點錢,也是無力量可一發。

因此福王造反的消息傳到新政地區,根本無人響應,還遭到了百姓的憤慨譴責。

然而福王和那些追隨者們,並不知道這一情況。他們多是一些鄉下地主,聽說過新政,但是並沒有真正去思考過新政過後皇帝團結了哪些群體。

至於江南士族倒是對局勢有些了解,所以在挑動福王造反之後,開始觀望局勢。如果局勢一片良好,他們自然也就跟著反了。若是局勢不妙,還是先按兵不動為好。因此福王造反的聲勢雖然浩大,但也僅限於河南一省之地,而且主要是在豫西一帶,正在往東進攻。

一路進攻沒什麼阻礙,信心膨脹的福王揮兵開封,結果馬上在開封撞了個滿頭大包。

河南在行政上是掌控在漢皇黨手上的,開封府自然是漢皇黨著重控製的城市,在這裏不僅有一群漢皇黨官員坐鎮,還有一個守備旅駐守開封。

福王見開封府不降,當即大怒,揮兵攻打。

開封城的城牆之厚、之高,簡直讓人看了就絕望,又有一個守備旅駐守,頓時叛軍就懵逼了。

麵對高聳的城牆,他們束手無策。

簡陋的雲梯架上去蟻附而攻,馬上就被城牆上的守軍用各種守城物資砸得落花流水,沒幾下就潰敗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