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相親活動結束之後,東江軍順利的被朱由校給拆掉了,普通士兵大部分都退伍了。
軍官和留職提幹的士兵都被送進皇家軍校進修班進修。
毛文龍顯然是想要繼續征戰沙場,所以在調入進修班之前,孫傳庭把情況報告了上去,朱由校直接給毛文龍任命了一個西北軍區軍長的職務。
西北在未來是作戰核心地區,或者說前站。大明在陸地上的擴張,將會繼續向西、向北蔓延。
中亞細亞的遊牧政權,以及俄國毛子,都將成為大明未來的主要對手。
順利的拆掉了東江軍之後,朱由校終於是完成了軍事集權,南方的衛所和一些守備部隊盡管沒有裁撤,但是這些部隊顯然構不成任何威脅。畢竟南方地區商品經濟發展比較早,衛所早就腐朽了,戰鬥力非常低。
在北方地區,如今軍事已經全麵抓在了朱由校手上,沒有一個不可控的軍隊。同時也徹底解決了北方地區武官圈養家丁的陋習。
如今的新軍是完全不允許軍官擁有家丁的,甚至是家奴都不行。一旦發現有這樣的行為,就是觸犯軍法的重罪。
沒有了家丁製度,加上如今采取的義務兵役製的製度,如今的新軍已經變成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天啟七年,大明還算是比較‘風調雨順’,盡管各地小規模災害還是比較多,但是這一年卻沒有出現什麼大災大難。地震啊!大規模旱災什麼的都沒有出現,小規模的旱災和水災都是發生了一些,不過影響範圍並不是很大,在朝廷的賑濟之下,也都安然度過。
各地區的夏收也比較順利,北方各省歉收的地區不是太多,加上這幾年水利設施的修建,農業相比幾年前是好了很多。
特別是黃河中下遊周邊地區,這幾年下來朱由校持續投入資金對黃河進行治理,盡管還不能根本性的解決黃河的問題,但起碼遏製了情況的持續惡化,並且有了一些改善,對黃河周邊的農業影響也很巨大。
取得大豐收的則是東北地區,這年夏收收獲了大批的商品糧。不過維度偏北的地區,因為氣溫比較寒冷,冬小麥不能種植,因此收獲還得等到秋收時節。也隻有遼寧一帶有冬小麥收獲,因為氣溫的持續下降,遼寧的冬小麥播種麵積相比幾十年前是少很多了。
北方的夏糧收上來了,顯然是不夠支撐北方地區的糧食消耗的。
經過持續的圈地運動,北直隸的夏糧大幅度減產,山東的夏糧同樣也出現了減產,一方麵是人員的變動。一方麵是土地用於發展養殖業,因為北直隸和山東的工業持續發展,城鎮化的提高,人員大量集中在城鎮,也需要更大規模的養殖業。
另外如今北方各省工程遍地,到處都是抓緊施工的工地,大量農業勞動力離開土地,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農業減產。
不過從鎮東省漁場以及沿海漁場捕撈回來的漁獲,以及從台灣、南洋運回的大米、蔗糖的規模都開始增長,維持了如今北方地區的大規模建設動工。
隨著改革範圍的擴大,就業崗位的增加,改革地區的工資水平在天啟七年出現了新一輪的大幅度上漲,從事體力付出較大的青壯男工,一天的工錢上漲到了80文,一個月下來收入達到4.8元。
這樣的工資水平,實際上還是很低的,人口紅利空間依舊比較大。
此時朱由校顯然有點不怕人口多了,而是擔心人口不夠。計劃生育的想法,已經徹底從腦子裏淡去了。
原本朱由校的想法是,采取溫和一些的計劃生育,即允許兩胎。不過現在突然感覺,貌似也不需要這樣了。
畢竟如今朱由校走的是後世的新社會主義路線,保障的是公民的基本生存權,並不會把福利待遇定得太高,而是提供一個競爭的平台,讓那些願意做事的百姓能夠富裕,不願意做事的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權利。在這樣的製度之下,不會因為人口過多,而導致國家福利支出方麵的開銷太過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