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七年,忙碌的秋收到來了。
各地百姓開始忙碌著進行秋收,收割機器倒是比較普及,這幾年下來,機械製造廠除了生產出了手搖式小麥收割機,還陸續研發生產出了大豆收割機和玉米收割機,還有提高棉花加工效率的軋棉機。
這些農業機械銷售情況良好,國有資本財團旗下的農業公司,以及軍方生產兵團等等都是率先采購,民間資本成立的農業公司為了降低人工成本投入,也是大量使用這些農業機械。
在這些農業機械的逐漸普及下,新政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這些農業機械還暢銷全國各省,不少地主、商人對於改善生產力也還是比較上心的。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水力糧食加工廠之類的技術普及開來,機械製造廠這些年在機械研究上是有很大的進展的,水力機械是越造越大,內部結構也慢慢複雜起來。
這些水力機械實際上為接下來的工業革命帶來了很好的基礎,高溫高壓蒸汽機一出現,把這些水力機械的動力從水力換成蒸汽機驅動的就可以了。
天啟七年秋收,受災影響較小,各地喜獲豐收。
東北地區,第一次大規模的收獲了成片成片的大豆,麵積達到了六千多萬畝,其中生產兵團播種的大豆占到了一半。
對北大荒的開墾,已經初見成效。
大量的大豆收獲上來,東北地區的那些水力榨油廠頓時全力開動了起來,爭取在氣溫降低之前,多榨一些豆油出來。入冬之後,這些水利設備就運轉不了了,得等到明年開春之後才能繼續生產。
水力設備麻煩之處就在於此,受到了季節水量變化的製約,無法一年四季都全力生產。
好處就是,不需要燃料。
東北地區的大豆產區獲得豐收,意味著大明出現了一種新的大宗商品,那就是大豆油。
大豆榨油這是中國很早就掌握的技術,西方人則掌握得比較晚,他們甚至比知道大豆可以榨油。
大豆榨油之後,豆粕還可以賣給養殖場當飼料,這些豆粕富含蛋白質,絕對是精飼料。特別是如今大明境內馬匹數量大量增長,馬匹是肯定要吃一些精飼料的。
豆油成為大宗商品之後,改變了過去的食用油市場。過去大明的植物油倒是不少,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都有,地方上還有一些其他植物油,棉籽油也很流行,隻不過棉籽油吃了會使男性絕育,一般都是用來點燈。
植物油雖然品種多,但生產卻很零星四散,沒有形成大規模商品化生產區域,而有了東北大豆油的輸出,關內地區可以騰出更多的土地生產其他作物。
農作物上的地區分工,也將變得越來越明確。
東北地區除了收獲了大批大豆,小麥、玉米同樣獲得了豐收,玉米這種東西在嘉靖時期就已經傳入中國,如今在全國各地都有種植,東北地區的玉米種植麵積,也是非常大的。
秋收之時,東北地區小麥收獲麵積達到了將近一億三千多萬畝,夏收的時候則收獲了六千多萬畝。
整個東北全年小麥播種麵積達到了將近兩億畝,而玉米播種麵積則達到了八千多萬畝。
大量的小麥和玉米被收獲上來,東北地區隻有一千多萬人,根本消耗不了這麼多的糧食。
這些糧食一部分運往北方關內各省,一部分則將運往南方各省,東北地區的小麥、大豆、玉米向南北供應,同時還有從鎮東省運來的漁產,也是向全國供應。
大部分糧食還是向北方新政地區供應,如今新政地區有大量人口都在從事工業、建設活動,已經脫離了土地的人口比較多,同時農業上也開始大量種植經濟作物,糧食產量開始下降,糧食必須從東北這樣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供應。
與此同時,台灣和南洋地區的水稻在天啟七年也獲得了豐收,每年這些地區遭受一些台風災害是肯定的,不過因為氣候比較溫暖,一年可以種植兩三季水稻,所以影響不是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