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電報普及(1 / 2)

天啟八年除了飛速發展的紡織業,還有一個產業正在迅猛發展,那就是點報業。點報業的基礎設施投資迅速遍布各省各州縣。

一條條電報線路陸續開通,速度比驛站的八百裏加急還要快。

這些電報讓朝廷每天接收到的政務報告大大增加,朱由校不得不成立了一個新的信息處理係統,專門成立了一個通信部。

這些電報發到京城之後,由通信部進行整理分類,然後送到各個部門進行處理。如今六部之外又成立了最高統帥部、統籌部、公安部、農業部、林業部、漁業部、交通部、衛生部、教育部、民政部。

部門的數量是在不斷增加的,分工也越來越細,每個部門按照製定的路線進行施政,對地方上報的信息進行靈活處理。

超出權責範圍的,沒有製定相關政策的事情,則交由內閣,然後與皇帝在那些空白領域進行立法。

如今的立法權在內閣手上,或者說是內閣發起立法,最終由皇帝批準通過。一部新的法規出台之後,下麵各部門即依法管理。

新政一施行,事情就多了。如今朝廷的這些官員大部分也都是在做事的人,不像過去那樣好像大家都沒什麼事情做似的。

隨著電報的鋪設,各州縣給上級部門以及朝廷彙報情況都開始直接拍電報了,隻要幾分鍾的時間就能收到電報,如果路途遙遠,也就是十幾分鍾的時間。

同時各部門也可以直接向中央的上級部門彙報情況,如果不懂發給誰,就發到通訊部去。

一條條電報,帶來的行政便利是無比巨大的。

行政效率直接就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過去地方上出了事情,官員上報朝廷要等上好幾天,等信息發回來,又要等上好幾天。而且中途人馬八百裏加急遞送,碰上不好的天氣,還容易出狀況。

如今把電報發出去,京城那邊基本上當天就能做出指示,特別是碰上緊急情況的時候。

要是碰上民變、造反什麼的,當天鎮壓部隊就能動身前往鎮壓。還有什麼發現土匪什麼的,也能很快抽調軍隊進行圍剿。

碰上了天災,朝廷也能馬上進行賑濟。

同時電報出現之後,驛站就不用耗費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對信息進行緊急傳遞。當然,驛站驛卒卻因此麵臨失業的問題。

朱由校對於驛站的問題還是很上心的,內閣這天早朝的時候,拿出了一份驛卒安置措施。

“啟稟陛下,可將各驛站轉入國有企業,通過市場化對這些資源配置。國有企業可以經營郵政、客運、沿途住宿等等。”沈潅拿出了內閣的方案,讓朱由校過目。

“這個方案還不錯,就這樣施行吧!”朱由校點頭同意了下來,驛站係統目前對明王朝的用處是開始下降的。例如消息傳遞,電報出現之後驛站就失去了這方麵的功能,剩下的就是客運係統了。

全國性的客運係統,交給民資去做的話,又怕被民資搞得亂七八糟的。成立一個國有運輸公司,正好把這些資源都整合了,不僅運客,還運書信、快遞,讓驛站成為一個物流、客運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