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朱由校當前不用事無巨細的處理那些政務,甚至很多政務都不需要進行批紅,下麵各部門按照政策和原則進行處理就可以。但朱由校也不能什麼都不管,這樣一來下麵的官員就會認為皇帝好忽悠,再好的製度也會被搞得亂七八糟。
因此時常派遣一些人員到地方上視察,時常過問一下各部門的工作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些行為無非就是為了維持製度的正常運轉。
但相比過去什麼都要批紅來說,算是輕鬆太多了。
時間漸漸又過去了一年,充滿希望的天啟十一年漸漸來臨,朝廷的財政稅收一路增長到了7億元的規模。
能有怎麼高的財政收入,還是改革所帶來的成果,新政區域的各省商業稅、農業稅都收了上來,同時海關進出口關稅收入也有了迅猛增長,另外各大國企上繳的紅利有所增加。
對於新的一年,新政各地百姓總體上是充滿希望的,而不似過去那樣似一潭死水,毫無希望。
天啟十年朝廷在水利工程建設上完成了較大的規模,各省水利設施工程陸續竣工,各流域水患問題減輕,同時農業灌溉麵積也有了巨大的提升,抗災能力大增。
而在道路的修建上,北方各省公路係統已經形成,省級公路全線修通,而州縣級公路,州縣級公路到處都在修。
盡管如今已經開始建設鐵路了,但是公路這東西還是有用的,馬車的效率也還算可以。
即便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有不少國家還在用牛車、馬車往前線運輸作戰物資。
隻不過鐵路大規模修建之後,公路不會那麼賺錢了。不過鐵路修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把大致的鐵路幹線修建起來,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公路建設總局日後說不定要麵臨一定的虧損,不過這樣的虧損朝廷也必須買賬的。
新政各省城鎮公共設施的建設也有不少工程竣工,其中基本上不再修建城牆了。
很多城鎮因為人口的湧入,麵積正在擴大,城牆這玩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
加上如今北方異族的威脅大大消除,隻剩下了一個經濟被大明商品經濟綁架的蒙古,外部入侵的可能性不大。而在內部,改革之後的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力大大增強。
鄉鎮政府的成立,加上電報和公路的修通,以及鐵路也開始修了,控製力已經還將進一步增強。另外碰上什麼天災有朝廷賑濟救災,地方上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動亂。
同時地方政府的武裝力量也增強了很多,每個州縣都有一支武警部隊,每個省還有一支是守備旅,同時隨時能夠從軍區抽調兵力。此時的北方各省,根本沒有流賊的生存土壤。
流賊隻要出現,就會被政府剿滅。同時那些流賊也沒地方裹挾饑民,如今根本就沒有成規模的饑民存在。
即便是山賊土匪,也都在朝廷加強了地方控製力和地方武裝力量之後,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內憂外患逐漸平息,戰亂不太可能出現,大部分的城牆已經變成了擺設。不過這些城牆倒也沒有大量拆除,隻是有些城市的城牆阻礙了規劃被拆掉了一些。大部分城牆還是作為‘文物’被保留了下來。
城門外的土地,則被納入城市規劃,這些土地大部分則掌握在國有房地產公司手上。
規劃城市建設的時候,這些國有房地產公司光明正大的參與進去的,畢竟是國有企業,不是私有的,構不上官商勾結,絕對是名正言順。
城鎮公共設施的建設,很好的提高了民生,即提供了就業崗位,又是百姓能夠享有的設施。
百姓民生在各種政策之下還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房地產方麵的價格也不算虛高。
這年頭大明盡管采取了後世的工業區模式,但工業區沒有大量設立,地方政府不用為了開發工業區大量支出財政,進而也就不用指望著賣商業用地回本。
而在那些設立了工業區的城市,因為工業本身就很賺錢,所以成立工業區的話,地方政府不用怕虧本,反倒也不需要靠出賣商業用地來回本。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大明的土地是私有化的,所以操作模式和後世又有所不同。
加上朝廷對民房的建設沒什麼太大的限製,老百姓購買房子也不需要當幾十年房奴。
如今普通房地產價格,也就是維持在了一名工人五年收入的水平,而且設施比較齊全。如果是民房,那價格就更低了。
改革之下的北方各省,百姓能夠實現溫飽,通過房貸可以擁有住房,也算是安居樂業。
盡管日子可能沒有那些有錢人過的瀟灑,但大部分老百姓對於怎樣的狀況已經很滿足了。
有個家,就能成立家庭,有收入可以維持家庭生活。
天啟十年的工業發展顯然是十分顯著的,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了300萬噸,而價格卻是保持穩定,沒有跟隨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而提高。普通百姓的收入提高之後,盡管農產品價格也隨之提高,但總體上對食品的消費能力是大大提高的,而對於那些工業產品的消費能力則是有了巨大的提高。
工廠數量也在天啟十年大大增加,高壓蒸汽機總量上升到了八千多台,其中不乏大型蒸汽機。
整個北方新政各省,經過一番改革之後,困難群體得到了救濟,普通百姓收入得到提高,溫飽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
天啟十一年的財政預算上,軍事預算在數年之後首次提高,從四千多萬元提高到了八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