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支艦隊沿著紅河來到了河內,並且還從艦隊上下來了一支三百多人的部隊,這個動作自然是瞞不住鄭氏集團的眼線的。
鄭氏集團此時也正嚴密監視著河內明軍的動作,有點嚇了一跳,結果發現隻有三百多人,頓時放心了下來。
隻是這三百多明軍卻是透露著一股古怪的氣息,因為他們的軍服和其他明軍都不一樣。
綠色的迷彩服,頭上還戴著個鋼盔。並且還抬著一大堆箱子進了城內,箱子具體有什麼就完全不知道了。
不過就算是有古怪,也隻有三百人而已,根本不足為慮。
而鄭氏集團對河內的進攻準備已經到了最後時刻,鄭氏集團意圖趁大明在中南半島兵力不足的時候,把河內搶回去,然後迅速構建一個新的防禦體係,到時候大明若是反攻,大不了撤退到叢林裏耗就是了。
當初安南能從大明分裂出去,也正是因為安南反抗強烈,大明感覺平叛的成本太高,所以放棄了收複安南的想法。
鄭氏集團已經意識到,如果繼續妥協下去,安南的血液將會被大明給抽幹,到時候矛盾又是發泄在他們頭上,大明又沒有直接統治安南,鄭氏集團隻會走向慢性死亡。此前迫於形勢,隻能低頭。
如今有了機會,自然要放手一搏。
隻要贏了,鄭氏集團就還有繼續統治北安南的希望,鄭氏集團放手一搏之下,二十幾萬大軍被鄭氏集團組織了起來,其中將近半數以上都是沒有經過什麼訓練的農民,隻是拚湊起來當炮灰罷了。
這些軍隊迅速向河內包圍了過來,一場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城內明軍也早有防備,鄭氏集團剛撕破臉皮,城內的明軍已經擺出了防禦架勢,同時大使館將大明公民都轉移到了城內進行保護。
駐守河內的明軍守備旅旅長張濤龍此時絲毫沒有半點緊張,而是一臉的興奮。當兵的圖什麼,就圖個打仗啊!
隻有打仗才能建功立業,他是遼東戰場上一步步爬上來的新軍士兵,更是渴望參與戰爭。
戰爭是一場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活動,對於強大的一方來說,意味著機遇更大。擁有豐富作戰經驗,並且裝備精良的明軍,自然是更加渴望戰爭。
原本以為被調到河內,應該沒什麼戰爭要打,沒想到鄭氏集團竟然跳起來了,這是要上天的節奏啊!
盡管此次鄭氏集團來勢洶洶,但是張濤龍手上也有底牌,那正是皇帝緊急給他抽調來的機槍營。
那是七十多挺機槍啊!
前幾天張濤龍第一次見識這種武器的時候,簡直被這玩意給驚呆了,擁有豐富戰爭經驗的張濤龍非常明白,這些重機槍在這個時代的戰場上意味著什麼。
張濤龍在鄭氏集團的大軍來襲的時候,手上有了這些重機槍,自然是淡定無比。
“下令城內實施戰時管製,百姓一律不許上街。”張濤龍下達了管製命令,防止鄭氏集團的奸細趁機在城內製造混亂。
一般情況下,守城必然是要發動城內的安南百姓的,否則五千人分散到各處城門,兵力就非常薄弱了。
不過這一次明軍卻是不按常理出牌,張濤龍直接往城外派了兩個營出城,直接駐紮在首當其衝的西門方向,東麵是紅河,河麵上有大明的軍艦,鄭氏集團是不可能從那裏進攻的,鄭氏集團無非就是從西麵或者南麵進攻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