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開戰前夕(1 / 3)

天啟十二年秋末,大明正式向蒙古宣戰,發出了宣戰檄文,將蒙古大罵了一通,宣戰理由就是蒙古勾結建奴。

第二天各大報紙就刊登了這一新聞,成為各報紙頭條新聞。

“賣報,賣報,蒙古勾結建奴殘部,大明向蒙古宣戰。”街頭賣報的人剛一吆喝,報紙很快就被人買光了。

這幾年大明沒打過什麼大的戰爭,對蒙古宣戰自然成了人們關注的新聞。特別是蒙古此前不是和大明的關係有所改善麼?怎麼突然間打起來了?

人們買了報紙看完之後才知道,原來建奴殘部跑到了西域以西的伏爾加河下遊,吞並了土默特蒙古,而此前戰敗的蒙古,此時又與建奴殘部勾結在了一起,而且拒絕了大明提出的合理要求,極力袒護建奴殘部。

“打倒蒙古,大明必勝。”

“那個林丹汗太不是東西了,還想著和大明作對。”

百姓們看了報紙之後,紛紛憤慨。戰爭的氣氛已經被調動了起來,官方在開戰前自然是加大宣傳的,讓百姓支持這場戰爭。

從效果上來看,還是很不錯的。

大部分百姓都支持攻打蒙古,認為蒙古林丹汗這樣的狼子野心的家夥不收拾對大明威脅太大。

隻有少部分群體認為與征討蒙古得不償失,並在報紙上發表了反對意見。

“蒙古依托茫茫草原,一旦勢弱,則避之不戰。中原之兵往往無可奈何,亦勞民傷財,無一所獲。此次若征討蒙古,亦勢必如此。”

一些人在報紙上做出了預言,對此次大戰全然是不看好的態度。也有一些人認為,蒙古又沒有什麼東西好搶的,而且戰爭一起,對民力損耗太大,這是一場完全沒有必要的戰爭。

這些反對意見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認可,認為朝廷這次對蒙宣戰,將讓大明勞民傷財,最終一無所獲。

江南那些大財閥、大士族看到了報紙之後,紛紛大喜過望。皇帝跑去打蒙古了,估計南方各省幾年之內是不可能進行改革了。

要是皇帝將精力放在改革南方各省上,那麼最後的套索就會勒在他們的脖子上,而皇帝決定要征討蒙古,這意味著他們很可能在這場戰爭中獲得喘息之機。所以一個個都希望這次朱由校戰敗,來個勞民傷財、元氣大傷什麼的。

但對於各個部隊來說,卻是興奮不已。當兵的熬了那麼久,不就是盼著打仗麼!現在機會來了,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對於這次戰爭,大明不同階級的人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不盡相同,總體的來說還是支持比較多。

但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這場戰爭已經開始了。

大明最高統帥部的調動命令已經下達到了各軍區,一些部隊已經開始往邊境地區調動。

其中包括大批的生產兵團。

這將是一次規模巨大的戰爭,最高統帥部商定的作戰計劃是,從中央軍抽調20個步兵師,20個騎兵師和4個炮兵師參與作戰的同時,再抽調20個生產兵團投入作戰。

這些部隊已經開始集結,總兵力達到了七十多萬人。抽調如此之多的兵力,在過去以明王朝的財力自然是難以想象的。但如今卻是顯得非常輕鬆,因為補給運輸上不存在太大的消耗,火車直接就能把作戰補給運輸到前線。這其中就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以大明如今的生產力,從事非農業勞動的工人就有上千萬了,區區七十萬大軍還是用得起的。

這麼多的大軍抽調到前線,鐵路修建速度就可以加快。

“此次作戰的戰略也比較簡單,就是將鐵路修進草原,讓我們大明能夠長期在草原上站住腳,然後形成戰略性的分割,進而展開大規模的掃蕩。在修建鐵路的同時,我們還將派遣五個步兵師攜帶重機槍深入敵境展開掃蕩。從而爭取戰場主動權,讓林丹汗沒那麼多閑工夫來騷擾我們修建鐵路。”朱由校在最高統帥部的作戰會議上製定了作戰戰略。

“同時其他兵力,則一邊修建鐵路,一邊對分割出來的草原地區進行持續的掃蕩和清理。這個任務,就由朕親自率領各部隊完成。”

“臣以為陛下留在後方監督鐵路修建更加安全,是不是……”孫承宗開口說道,剛說出這話的也就隻有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