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雷霆雨露,皆是君恩(1 / 2)

對於大明的對外貿易的問題,朱由校也是一直在考慮的。現在的問題是,那些蠻夷並沒有什麼商品可以輸出到大明。

大明的對外貿易,賺回來的隻是黃金。

大明過去之所以要讓鄭和七下西洋,就是試圖再次開啟農業時代的全球化貿易。過去全球化貿易,是由遊牧民族將中國的絲綢、瓷器賣到歐洲,然後換成貴金屬。同時歐洲人又把絲綢、瓷器輸出到印度,換成香料。

進而形成華夏輸出絲綢、瓷器等商品,而歐洲人則負責輸出黃金,印度人輸出香料。

不管是契丹、女真,還是蒙古、野豬皮,都是一種貿易軍事共同體,他們談不上是什麼民族。這種軍事貿易共同體,拚的就是錢、糧食。隻要能從中國換到更多的糧食,他們就能養活更多的人,就能夠控製草原,取得草原霸主的權力地位。

農業時代的貿易全球化,是在宋代達到巔峰的。

一開始是阿拉伯人控製流通,阿拉伯人忽悠歐洲人說,肉蔻是長在鳥窩上麵的,獲取這些肉蔻要用肉去引誘那些鳥,鳥把肉不斷的搬到鳥窩上,然後把鳥窩壓垮掉下來,才能弄到肉蔻,所以啊!這種香料是多麼精貴啊!

這種故事還有很多,阿拉伯人都快把歐洲人給忽悠瘸了。

後來阿拉伯人碰上了他們的克星蒙古人,蒙古人成為掌握貿易中轉的群體。隨即大宋帝國就傻眼了,他們一開始扶持女真打契丹,接著又扶持蒙古打女真。等蒙古人上來了,卻發現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扶持了。

蒙古人被大明趕走之後,這種全球化的貿易就中斷了。所以大明朝廷就試圖自己把貨物運出去,這才有了鄭和七下西洋。

不過後來朝廷又發現,那些蠻夷沒有什麼商品可以和中國貿易的,一堆黃金本質上又不能吃,隻是一種金屬而已。而我天朝上國的商品,卻是老百姓勞動創造出來的,這不是明搶一般的麼?

因為感覺不劃算,於是就把海貿給停了。

現在朱由校重新開啟大明的海洋貿易,同樣也遭遇到了這個問題。要不要用大明的商品去換取西方人的貴金屬的問題,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

朱由校最後還是覺得,應該繼續換取那些貴金屬。

畢竟貴金屬是有限的,而且這種東西在世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都硬通貨,集中到朝廷手上,西方人未來也就沒有那麼多發展的可能。總的說就是沒錢、窮逼,工業設備買不起。

而且現在大明有了蒸汽機,工業商品的生產力大大提高,很多工業商品是可以快速製造的,用那些工業商品去換取西方人手上的貴金屬,並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民力。

那些蠻夷雖然沒有多少商品可以和大明進行貿易,但是他們卻擁有豐富的工業原材料,可以向大明出口原材料、糧食之類的資源嘛!

而朱由校向海外移民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原材料、糧食、經濟作物等資源,從而支撐大明的工業革命。

所以朱由校當前的對外政策,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

“現在的大明,隻要專心發展貿易就行了。在擴張方麵,未來隻要再吃下北美、西伯利亞就可以了。”朱由校心裏頓時有了計劃,“至於技術封鎖,隻需要把最先進的技術封鎖住就可以了,其他的技術也可以封鎖,但即便是歐洲人獲得了這些技術,對中國的威脅也不大。”

世界隻需要一個生產中心,一個工業國,那就是中國。即便是歐洲人拿到了技術資料,隻要大明製造業猶在,他們就沒辦法成為製造業中心,這是文化、人口等等因素所決定的。就如同後世華夏完成工業革命之後,華夏就有成為世界唯一的工業國的趨勢。

中國在農業全球化時代,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生產中心。自古以來華夏就是一個生產型帝國,擔任的就是生產中心的角色。

後來野豬皮進來了,把這個生產型帝國給摧毀了,這才給了歐洲人機會。畢竟當時中國不再擔任生產中心這個角色,自然就需要轉移。隻懂得輸出騙術,而製造能力低下的印度人顯然是沒辦法擔任這個角色的,於是吸收了中國的思想、技術的歐洲人,就成為了最佳的人選。

進而催生出了現代文明這個成果。

現代文明的父親也就是華夏,蒙古相當於是華夏的那個把精華射入了歐洲,進而結束了歐洲的黑暗中世紀,引發了文化複興運動。

曆史上東方一直是西方人向往的地方,因為那裏有現代文明的父親。結果跑到東方一看,父親的宮殿已經被野豬皮搞成了豬窩,直接夢碎了一地。所以他們說野豬皮是蠻夷,所以要打野豬皮。日本這個華夏的棄子也說野豬皮是蠻夷,也要打野豬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