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明全境都快要完成改革,朱由校的一個長期的想法,終於是有了可以實現的條件,那就是廢除銀本位。
中國長期以來都是一個以黃金為貨幣的國家,明代是因為貿易的中斷,導致輸入中國本土的黃金減少,加上死人帶入地下的黃金估計也不少,就說蒙古的成吉思汗,死後估計帶了大量黃金到地底下。
沒有足夠的黃金流通,市場上嚴重通縮,這才讓中國開始使用白銀作為貨幣。一開始明王朝是不承認白銀這個貨幣的,但民間大量使用了,於是最後也就開始用白銀了。
明王朝真正將白銀納入稅收體係的時間也不長,也就是張居正時期而已。
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南美洲的白銀太多了。
現在歐洲人和大明貿易,大量的使用這些白銀,這在朱由校看來就是明搶麼!就是用一堆白銀這種工業原材料,大量換區大明老百姓生產的商品,實在是不劃算。
此前沒有完成改革,朱由校又擔心推出金本位,損害到普通百姓的利益。這會改革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天啟寶鈔已經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流通,就差一個西南地區。
這個時候的大明,是有條件推行金本位的。首先是南非地區的金礦,讓大明每年都可以獲得大量黃金,同時在外東北地區的黃金開采活動也是大量展開。現在大明官方每年獲得的黃金就數量眾多了。
這時候廢除銀本位,也有足夠的黃金支撐天啟寶鈔的麵值。
實際上不需要黃金支撐都沒太大問題,隻要天啟寶鈔是官方發行、認可的貨幣,並且不要把鈔票印不值錢了。
而大明作為一個貿易順差國,就算是對外兌換黃金,天啟寶鈔與黃金掛鉤,采取金本位製度,也不會導致黃金外流。
最重要的是,采取了金本位之後,歐洲人就沒辦法通過從南美洲掠奪白銀,來大量換取中國的商品,隻能向中國輸出原材料、糧食之類的東西來換取商品。
到時候歐洲人要黃金沒有黃金,要工業商品又沒有什麼工業商品,他們拿什麼錢去搞工業化?
搞了工業化,也隻能在本國賣一賣,最多靠關稅保護,但要想把商品賣出去,技術上比不上中國,人工成本方麵也比不上啊!賣出去基本上不現實,國際市場肯定是大明掌控的。
想想後世的中國為了工業化,是吃了多少苦頭才搞出來的。
那些歐洲人以後沒有什麼可以搶劫的目標,又沒什麼商品可以輸出換到錢,同時文化又不先進,勞動力也不充沛,他們拿什麼搞工業化?
就是把理論、圖紙都擺在他們麵前,他們頂多造點蒸汽機嘛!想要工業化完全不現實,要搞出一個工業體係更是天荒夜談。朱由校重生前歐洲人可以搞出現代文明,那是因為中國缺席的原因,才讓他們擁有了充沛的時間進行發展,但實際上歐洲人的發展速度還是比較慢的,磨磨蹭蹭了三百年才發展到了鐵甲艦的時代。
所以這個時候朱由校也不禁止民資參與遠洋貿易了,民資參與到遠洋貿易之中,關稅就可以提高很多,對外貿易的效率也會有極大的提高。
至於朝廷主要負責海上安保就行了,當然國有的遠洋貿易船隊也還是要繼續運營的。
在農業全球化時代,中國參與到全球貿易當中確實感覺有點不劃算,因為蠻夷沒什麼民用商品輸入到中國,也就是一些奇珍之類的東西,那也是富人玩的。但如今大明有了蒸汽機,工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