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人民的時代(1 / 3)

“民族資本、國家資本,是人民飽受官僚買辦資本荼毒,進而走向覺醒的產物,要將資本關進製度的籠子,首先要有一個以人民利益為核心的權力體係。當前生產力還不夠發達的階段,我們隻能選擇民主集中製的路線。如何實現民主集中不變質,其中的關鍵在於我們的官員,要從人民中選拔。同時官員的權力,要受到人民的監督。讓權力限製資本,人民組建權力、監督權力,避免權力被資本所突破……”

朱由校不知不覺,寫了越來越多的東西進去。這本政治教材,一方麵在於開啟人民的政治思維,一方麵也是他在尋求人民的力量。

隨著改革的持續,有些東西的阻力依舊強大。這時候要想改革取得成功,重點在於皇權與人民徹底走向聯合。

穿越到明末這麼多年,朱由校逐漸意識到,中國的君主製並非是一種落後的製度,君主製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不衝突,封建、資本、社會這些都隻是生產力發展之後隨之出現的東西。

如果以封建、資本、社會主義作為一個國家的核心,那麼這個國家就會變成意識形態國家,一旦生產力發生變化,意識形態必然會隨著生產力的變化而走向破產。後世的蘇聯、美國,都是意識形態國家,對於蘇聯和美國來說,一旦意識形態破產,就意味著走向解體。

而君主製和這些意識形態並不直接掛鉤,與君主製真正掛鉤的是人民,中國的皇帝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從來都是高度保持一致的。任何一個不想滅亡的皇帝,都會選擇維護人民的利益,隻有類似崇禎那種被忽悠得找不著北,選擇走政治正確的皇帝,才會走向損害人民利益的滅亡之路。

曆史已經證明,崇禎那種政治正確,隻能吃力不討好,沒有為人民爭取到利益不說,那些罪已昭,無一不是在為官僚資本背鍋。

明代應該說是中國曆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點,因為明代開創了一個由人民真正當家做主的朝代。曆史上出生於人民階級的皇帝,第一個是漢高祖劉邦,第二個則是明太祖朱元璋。

漢高祖劉邦所在的年代,生產力還不發達,精英階層依舊占據主導力量,所以治國依舊是依靠精英階層。這是上古時期遺留下來的影響,上古時期的華夏是一種先天文明,是一種精英主導的文明。因為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普通人民的力量很弱小,人民沒辦法用生產力武裝自己,而上古流傳下來的體係,則讓精英階層壟斷文化,同時精英階層也懂得如何培養軍事人才。

隋唐之前就是以門閥為主導的社會,門閥大量培養軍事人才,這些軍事人才不僅懂得軍事戰略,還懂政治。而且上古時期的煉丹術逐漸擴散,門閥請術士煉製丹藥用於子弟的培養,培養出來的軍事人才的武力值也非常高。

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以及靈藥資源的枯竭,中國曆史逐漸走向轉折。隋唐門閥遭到打擊,科舉製的產生。以及火器的發明,軍事門檻降低,人民逐漸擁有了武裝自己的能力。

精英文化與平民文化的交替,應該是一種循環的模式。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社會形態越來越高級,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人民從繁瑣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同時科技的不斷進步,從龐大複雜的體係走向簡化,進而總結出類似《易經》的科學體係,進而從後天文明走向先天文明。

如果先天文明滅亡,一個新的文明輪回產生,遺留的精英文化又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走向消亡。

華夏文明,正是傳承了一種非常高級的文明遺產,從而才能出現精英文化。這也讓華夏的文明形態,從一開始就走向生產型帝國的路線。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如果沒有精英文化的支撐,普通人民隻靠自己生產,而不從事軍事活動的話,是完全打不過那些蠻夷的,畢竟那些蠻夷在冷兵器時代全民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