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局勢動蕩不安
1月9日。俄國的經濟情況令人絕望而卻步;在前線作戰的部隊正在撤退。由於沙皇在前線作戰,政權由皇後和一夥宮廷政客所把持。但這個政府難以負起責任而得到國會的信任。而沙皇非但不想建立一個高效率的政府,反而任命心腹尼古拉·戈裏向為首相,此人無法得到國會的支持。
在省都彼得格勒,食物短缺導致首次罷工和遊行示威。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杜馬(國會)議長米蓋爾·甸得吉楊科要求沙皇建立一個能為議會和人民信賴的政府。他敦請沙皇“不要迫使人民不得不在自己與祖國間作出抉擇”。沙皇並非就此做出反應。於是,在英法兩國大使知情的情況下,羅得吉楊科著手策動推翻沙皇。
俄國後方人民抗議
前方士兵的死亡和後方經濟的緊縮使俄國人憤怒地湧上街頭
德國秘密和墨西哥接觸
1月16日。在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政治提案中,德國向墨西哥提出建議,如果美國在歐洲戰爭中不保持中立,德國就同墨西哥結盟並向美國開戰。這樣,凱澤政府將給予墨西哥大力的經濟援助;得克薩斯、亞利桑納和新墨西哥將歸還墨西哥;並且墨西哥還可以從德國一旦獲勝時所定的和平條件中得到好處。
德國外交大臣艾爾弗雷德·齊默爾曼與德國駐墨西哥大使凡·埃克哈特的一次通信被英軍情報機構截獲,並交給美國。信件的內容大致為德國目前兵力缺乏,急需外援。
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和平新建議
1月22日。各國政府的和平建議都表明歐洲各國疲於交戰,但通向和平的道路卻被列強的擴張欲望所封閉。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對參議院發表的新年文告中提出一項新建議,以使和平的可能出現新的契機,他表示;“首先必須結束戰爭。”同時,他警告各參戰國,以武力結束戰爭,後果堪虞。他倡議“沒有勝利的和平。”因各參戰國“勝利意味著一種強加給失敗者的和平,同時也意味著勝利者強加給失敗者的和平條件。戰敗者隻會抱著屈辱的情感接受這種和平,並且是在苛刻的條件及作出難以忍受的犧牲的情況下接受的。”
美國海軍上將杜威·喬治去世
杜威·喬治(1837~1917年)美國海軍上將。參加主要戰爭:美國內戰(1861~1865年)和美西戰爭(1898年);參加主要戰役(戰鬥):哈德遜港海戰(巴吞魯日附近,1862年)、費希爾堡之戰(北卡羅來納州的威爾明頓附近,1864和1865年)和馬尼拉灣海戰(1898年)。
杜威1837年12月26日生於佛蒙特州的蒙彼利埃。曾就讀於諾威奇大學,1858年畢業於美國海軍學院。1861年4月在美國內戰中提前晉級。曾在法拉格特麾下的密西西比蒸汽炮艦艦隊服役。在對新奧爾良和哈得孫堡的作戰(t862年4月24~25日和1863年3月14日)中表現出色。後在北大西洋封鎖艦隊內任職,以及隨聯邦戰艦“科羅拉多”號對費希爾堡的兩次炮擊行動(1864年12月23~27日及1865年1月13~15日)。曾在多個海上和陸上崗位上任職。1872年4月晉升中校。1884年9月晉升上校。1889年任裝備局局長,1895年,任檢查和測量局局長,因此,對現代化戰列艦比較熟悉。1896年2月晉升海軍準將。1897年11月自願要求回到海上服役,任亞洲艦隊司令。1898年4月25日美國-西班牙戰爭突然爆發,當時他的艦隊正駐泊在香港。按照海軍部的電報指示,遂率領艦隊駛往菲律賓。5月1日晚率艦大膽地進入馬尼拉灣,發現西班牙帕特裏西奧·蒙·帕拉鬆海軍上將的艦隊正拋錨在那裏。在“奧林匹亞”號旗艦上,杜威指揮擁有四艘巡洋艦、兩艘炮艦和一艘緝私船的艦隊向由七艘小型戰艦組成的西班牙艦隊開戰。淩晨,杜威告訴他的旗艦艦長查理·V·格裏德利:“準備好了就開火。”5時40分戰鬥開始,戰至下午,西班牙戰艦不是被擊沉就是被重創,而美國艦隊僅有7人受傷。由於兵力不足未能攻占馬尼拉。5月10日晉升海軍少將。8月13日支援陸軍攻占了馬尼拉。1899年3月3日晉升海軍五星上將,這一軍銜是特為他設置的。當他9月份回到家鄉時,像英雄一樣受到家鄉人民的熱烈歡迎。由於年事已高,故被免職並奉命退休。後擔任海軍將軍委員會主席,直至去世。1913年出版自傳。1917年1月16日卒於華盛頓。
杜威是一位聰明、認真、謹慎而又好戰的指揮宮。對西班牙的作戰(在菲律賓),他進行了十分充分的準備,美軍在馬尼拉灣獲得的巨大勝利多歸功於此。
科赫爾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1841~1917)瑞士醫學家
生於伯爾尼。1865畢業於伯爾尼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866年先後在柏林、巴黎、倫敦等大學進修外科學。回國後任伯爾尼大學附屬醫院外科主任兼外科臨床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