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1月(2)(2 / 3)

1月22日孫寶琦在內閣會議上提出解除對曹汝霖、陸宗輿參戰借款案處分,因閣員無表示,未得結果。

1月23日皖籍議員何雯、耿春受北京各政團委托赴洛陽請求吳佩孚支持國會,吳表示推重現國會,同時指出副總統未選出,國會責任未盡。本日,北京國會議員發起副總統選舉運動,組織副總統選舉會。後因曹錕擔心選出副總統對自己不利,表示未統一前不宜進行此項選舉,副總統選舉因而停頓。

各地悼念列寧逝世

1月26日各地悼念列寧逝世列寧逝世的消息傳到中國後,引起很大反響。先是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電唁蘇聯黨及政府誌哀,並休會三天,令各機關下半旗以誌哀悼。26日,北京學生聯合會、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等團體,在北京大學第三院大禮堂舉行遙祭列寧大會,到會者有5000人。會議由馬敘倫擔任主席,高尚德作列寧生平事略報告。大會通過顧孟餘等發起的要求北京政府承認蘇聯,致電蘇聯政府及列寧家屬表示哀悼等建議。蘇聯政府駐華全權代表加拉罕向大會致書表示感謝。2月24日,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追悼列寧大會,會場設有祭壇,祭壇正中高懸孫中山手書“國友人師”祭幛。孫中山主祭,蘇聯顧問鮑羅廷致謝辭。與會者有軍、政、工、商、學、警等各界五六萬人。3月至4月,先後又有上海全國工界救亡大會、上海紡織工會、海員工會、絲紗女工協會、中華勞工會等20餘團體,上海國民黨總部、中共上海區執委,湖南千餘民眾,香港各工團,天津各校學生及天津青年會,北京各界群眾,江蘇、浙江各團體等,在各所在地區分別舉行追悼列寧大會。其中北京各界的追悼會散發了《紀念列寧》的小冊子;江、浙地區的追悼會作出致電加拉罕,請其南下與大元帥締結邦交的決定。

北京大學成立方言調查會

北京大學成立方言調查會北京大學第三院研究所國學門舉行方言調查會成立大會,發表宣言指出該調查會工作項目為:(一)布成方言地圖。(二)考定方言聲音,規定注音字母。(三)調查殖民曆史。(四)考異苗夷異種語言。(五)依據方言材料反證古音。(六)楊雄式的詞彙調查。(七)方言語法的研究。

孫中山講演三民主義

1月27日孫中山講演三民主義從本日起,孫中山在廣州國立高等師範’學校開始係統講演三民主義。其中,民族主義講六次,於3月2日結束;民權主義講六次,從3月9日至4月27日;民生主義於8月3日開始講起,24日講至第四講後,因準備北伐而中止。同年,孫中山的這些講稿被整理成書,在廣州和上海出版。

在這些講演中,孫中山對其早年提出的三民主義理論作了係統、全麵的闡釋,並加入若幹新內容。關於民族主義,他列舉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事實,指出中國正處在比“完全殖民地”還不如的“次殖民地”地位。他號召人們認清亡國滅種的危險,振起民族精神,團結奮鬥,發揚中華民族固有的道德、知識和能力,學習歐美國家的長處,以俄國為榜樣,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求得中國民族的真正自由與獨立和國內各民族的一律平等。關於民權主義,他批評歐美國家的代議製政體,闡述了權能分開、直接民權、五權憲法等理論,即要使人民通過采用選舉、罷免、創製、複決四項直接民權,來掌握國家政治大權;政府則以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種治權分立的方式形成萬能政府。人民無治理之能卻有製約政府之權,政府在人民的製約下,充分發揮效能,為人民謀求幸福。關於民生主義,他說就是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但他一方麵高度評價馬克思的學說為“集幾千年來人類思想的大成”,另一方麵又不讚成馬克思的階級鬥爭學說。他認為,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四大需要是人生的根本問題,是社會進化的原動力和曆史的重心,而社會的進化不因於階級之間的鬥爭,乃是由於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相調和。因此解決當時中國民生問題的辦法是平均地權,以至於實現耕者有其田與節製資本。同時,他也把這一問題同鏟除帝國主義壓迫聯係起來,主張從政治人手,打破一切不平等條約,收回外國人管理的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