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法西斯與第三帝國的興亡 八、走向覆滅: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納粹德國侵略蘇聯,日本法西斯偷襲珍珠港,使世界形勢出現了重大變化。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強烈要求建立統一的國際反法西斯陣線,共同抗擊法西斯國家的侵略。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召開會議,與會各國代表簽署了“二十六國宣言”,又稱“聯合國家宣言”,向世界宣布,簽字國政府保證運用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打敗法西斯軸心國及其仆從國,不單獨與軸心國簽訂任何協定或和約。該宣言的簽署與發布,標誌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陣線的正式成立。從此之後,反法西斯國家在政治上互相磋商,在軍事上密切配合,在物資上互通有無,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進程。以德國為首的法西斯集團則失道寡助,陷於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包圍之中。

1942年夏,希特勒利用英、美還未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的機會,集中大量兵力在蘇德戰場上發動夏季攻勢,企260第四章、法西斯與第三帝國的興亡圖奪回戰略主動權,這次進攻的重點是戰略要地斯大林格勒。擔任斯大林格勒進攻任務的德軍總共有6個軍18個師,約25萬人,配備有740輛坦克,7500門大炮,1200架飛機。7月17日,德軍的先頭部隊越過頓河下遊向斯大林格勒展開猛烈進攻,拉開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序幕。戰役一開始,德軍便擺開一副勢在必得的架勢,出動大批飛機對斯大林格勒進行狂轟濫炸,地麵部隊則在坦克的先導下,發動猛攻,以圖一舉拿下這座城市。麵對德軍的瘋狂進攻,蘇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使德軍發動的幾次強攻都被粉碎。11月19日,在朱可夫的指揮下,蘇聯軍隊轉入反攻,而這時的德軍由於傷亡慘重、補給困難,已經是強弩之末,很快便被蘇聯軍隊包圍。陷入包圍的德軍彈盡糧絕,走投無路,於1943年2月2日被迫投降,9.1萬名士兵、2500名軍官、24名將軍全部被俘。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德國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從此,德軍完全失去了戰略上的主動權。

然而,希特勒並不甘心他在蘇德戰場上的失敗。1943年夏季,希特勒集中了所有的後備力量,對庫爾斯克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勢,企圖一舉扭轉不利的局麵。在曆時50天的會戰中,雙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展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場坦克會戰。最後,由於蘇軍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占優勢,這場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會戰以德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在這次戰役中,德軍損失50萬官兵、3500架飛機、1500輛坦克。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戰略後備力量喪失殆盡,再也無力發動任何進攻,被迫轉入全線防禦。庫爾斯克戰役勝利後,蘇軍開始轉入全麵反攻。到1943年底,蘇聯紅軍已經收複了被德軍占領的2/3國土。

北非戰場上的形勢同樣令希特勒感到沮喪。1941年2月,為了挽救意大利在北非失敗命運,希特勒派隆美爾率領“非洲軍團”開往非洲,與英軍在沙漠中展開鏖戰。最初,隆美爾大膽進攻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迫使英軍向埃及撤退至阿拉曼一線。英軍的失利,使丘吉爾十分震驚,他親自飛往埃及,撤換了指揮不力的中東英軍總司令奧金萊克,由亞曆山大接任,蒙哥馬利任第8集團軍司令。10月23日晚,在蒙哥馬利的指揮下,英軍發動進攻,打響了有名的阿拉曼戰役。由於補給線過長,兵力捉襟見肘,隆美爾被迫全線撤退,英軍贏得了阿拉曼戰役的勝利。阿拉曼戰役是北非戰場的轉折點,標誌著德意法西斯在北非開始全麵崩潰。

1942年11月8日,英美聯軍在北非的多個地點登陸,同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遙相呼應,互相配合,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盤踞在突尼斯的德軍。在盟軍的強大攻勢下,4月中旬,德意兩國軍隊被圍困在突尼斯北部靠海一帶,得不到補給,陷入絕境。4月22日,盟軍向被包圍的德意軍隊展開最後進攻。5月13日,25.2萬德國、意大利軍隊被迫向盟軍投降。至此,北非戰場上的戰鬥以德意軍隊徹底失敗而告結束。

北非戰場失利後,希特勒在東西兩線又連遭重創。在蘇德戰場上,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後,德國法西斯在東線轉入戰略防禦。希特勒企圖保住已經侵占的地盤,穩住東方戰線,使蘇軍無法接近德國邊境,以便贏得時間,重新組織進攻。但是,蘇軍最高統帥部不給德國法西斯任何喘息機會,在1943年底製定了1944年戰略反攻計劃,決定利用人力物力的優勢,集中兵力連續實施大規模的攻勢作戰,徹底解放仍被法西斯占領的國土,支援歐洲各國人民的解放鬥爭。1944年1月14日,蘇軍在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地區對德軍發起進攻,拉開了1944年戰略大反攻的序幕。在1944年的一年時間裏,蘇軍先後動員了27個方麵軍,在整條戰線上,連續發動了10次大規模的進攻戰役,消滅了德軍138個師,收複了被德軍占領的全部國土,迫使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芬蘭等德國的仆從國退出戰爭,將戰線向西推移了550—1100公裏,直逼德國邊境。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