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大英與大清,不是冤家不碰頭(5)(1 / 2)

喬治三世派來的這個使團,是英國曆史上最龐大的使團。即使是整個歐洲,在此之前也從未向外界派出如此大規模的使團:5艘戰艦,隨員700多名。正使馬戛爾尼與副使喬治·斯當東都是嚴格挑選優中選優的。馬戛爾尼,都柏林學院三一學院碩士畢業生,當時歐洲舞台上非常活躍非常成功的外交家。1764年就在俄國擔任特命大使,由於具有非凡的外交技巧和英俊的外貌,很得好色的俄國女皇凱瑟琳的歡心,外交成果相當的豐富。副使喬治·斯當東乃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牛津大學法學博士。英政府希望他們的個人經驗、學識和個人魅力能影響大清帝國的君臣。英國這就外行了,你就是來倆洋妞,咱八十多歲的乾隆也不感興趣啊。你馬戛爾尼再會簽協議,再會外交,俺大清根本沒外交,根本不簽任何協議,你能咋地?

可以說,從馬可波羅遊記風行歐洲開始,英國就對中國這個東方大國充滿了好奇和敬意。如今,它來了。雖然它此時已取得海上霸主地位,號稱日不落大帝國,但這並不影響它對中國的崇敬。英國渴望和中國結交,現在,他們自認為有這個實力了。整個英國都為這次出訪興奮地做著準備,光是準備禮品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為了不致於讓中國看不起,他們給乾隆帶來了眾多禮品,這禮品總價值達到一萬三千英鎊,裝了整整六百箱。英國人認為,這些東西是英國目前能提供的最好的“土特產”,勢必能引起大清的興趣。按喬治三世的意思,它們“能顯示歐洲先進的科學技術,並能給皇帝陛下的崇高思想以啟迪”。它們是:蒸汽機;棉紡機;梳理機;織布機;歐洲最精美的天體運行儀;標有世界各國位置、首都、山脈和河流的地球儀;英國最大的裝備有最大口徑火炮110門的‘君主號’戰艦的模型;榴彈炮;迫擊炮;卡賓槍;步槍;連發手槍;現代炮兵裝備;一套英吉利大型圖冊;赫哲爾望遠鏡;秒表;帕克透鏡;油畫;熱氣球;車輛等等。

這些禮品僅從字麵上看,似乎沒甚意思,但是對大清這個睜眼瞎政府來講,每一件禮品,就是一扇窗戶,每扇窗戶之後,是現代文明現代國家的別樣風情。這些禮品的集合差不多是大英把自己的科技博覽會開在了大清眼皮子底下。問題是,大清這個參觀者太沒有職業道德了,對這開到自家門口的博覽會沒甚興趣。馬戛爾尼希望自己的衛 隊表演歐洲火器操給乾隆最喜歡的福康安將軍觀看,沒想到這將軍不失大國風範地回複:“看也可,不看也可,這火器操諒來沒有什麼稀罕”(馬戛爾尼:《乾隆英使覲見記》,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頁)。陪著熱氣球而來的那位熱氣球駕駛員,也沒蹭上給大清人民表演一把的機會。更跌份的是,英國人在裝備這些禮品時,絕對想不到他們自己引以為傲的東西,大清帝國後來為了表示蔑視幹脆把它們“堆放在一間廁所裏”。(特拉維斯·黑尼斯三世和弗蘭克·薩奈羅:《鴉片戰爭:一個帝國的沉迷和另一個帝國的墮落》,三聯書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7頁)

馬車兩輛是馬戛爾尼自己贈給乾隆的,這兩輛馬車在倫敦市場上都是罕見的精品。馬戛爾尼後來看見了乾隆的馬車,發現式樣笨重且無彈簧。自思自己送出的馬車,乾隆必定非常喜歡。使者同誌過分多情了。第一,乾隆平時坐轎,第二,乾隆根本沒試坐過特使同誌送來的車,第三,乾隆即使有心試坐,那車也沒法坐下中國的皇帝。因為這種馬車的設計理念明顯缺少東方版的等級製意識:共備四座,兩座在前為禦者之座,略高;兩座在後為乘者之位,略低。據使團參讚約翰·巴羅寫出的《中國遊記》,當時這馬車就引起了清政府一部分滿人和武官的注意,曾圍觀過它們,並且大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