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綜合國力:硬實力與軟實力的比較(1)(1 / 2)

西方第一號現代工業強國VS東方第一號原始農業大國

鴉片戰爭前夕,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變成世界上第一號工業強國。

至於為什麼大英能發生工業革命,通常的解釋是:英國有民主政治,還有科學革命。1640年英國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到18世紀中葉,其民主製度已經成熟,並成為工業革命發生的政治基礎。而且,除了民主政治,工業革命的發生還有一個基本條件,即產生了以往人類曆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想象的科學的力量,出現了科學革命。科學革命包括科學體係的革命、技術發明的革命、哲學體係的革命。隨便從英國曆史中撥拉出幾個人,就能找出一些革命代表來,他們是牛頓、瓦特、洛克、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這種性質的人物,大清有一個嗎?大清隻有清官與貪官,八股文與文字獄,明君與昏君,千年不變的牛拉犁、顫巍巍的小腳女人,真名士自風流、假名士自下流的各色文人。對了,還有那吞雲吐霧的大量煙民。除此之外,它還能產出什麼呢?

英國的工業革命,首先起飛於紡織行業。1733年鍾表匠約翰·凱伊發明飛梭,織布效率提高一倍多。這導致紗線供應不上了,英國出現了紗荒。咋辦呢?發明機器唄。1764年,木匠詹姆斯·哈格裏夫斯設計了多軸紡紗機,並以女兒“珍妮”的名字命名。這種機器馬上得到了改進,紗錠由8個增加到了18個、30個、100個,當大清的大姑娘小媳婦大娘奶奶們仍然沿用宋元時期的紡車吱吱呀呀的玩單線抽絲的中國特色的每日五兩的紡線雜技時,英國的紡紗姑娘們已經一個頂百個了。同誌們,這就是效率啊。但是英國同誌們並不以此為滿意。1769年,一個名叫阿克賴特的鍾表匠發明了水力紡紗機,水力代替了人力。隨後其他紡織機器相繼發明,實現了紡織行業的機械化生產。但這些機器的動力全是依靠水力,於是,瓦特接過了工業革命的接力棒。

1769年瓦特製出了第一台蒸汽機,並獲得第一項專利。隨後經過多次改良,到1790年,瓦特蒸汽機已經流行全英國。瓦特的一台蒸汽機,讓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更讓他的祖國——英國率先起飛,成為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蒸汽機成了英國工業革命的標誌,瓦特自己更是成了英國的工業革命之父,永遠受到世人的尊敬。更關鍵的是,英國這樣的政府,不會虧待它的任何一位科技發明者,它給這些發明者設立了所謂的專利製度,給予發明者15年的保護期,這期間任何人不得仿造。這種製度起始於16世紀,在18世紀成為普遍之事。所以,瓦特因萬能蒸汽機的廣泛轉讓、因英國的專利保護而成為富人,晚年過上了優裕的生活。

瓦特可以安息了。他那個時代的社會精英們信奉的格言是:“弄錢是人生的主要之事。”他把這主要之事幹得很出色。但是誰能否認,個人利益的最大實現,同時也是國家利益的最大實現呢?瓦特這樣的發明者發了,英國這樣的政府更發了。因為工業革命,意味著歐洲一個世紀所創造的物質財富遠遠超過了以往整個人類幾千年的總和。這樣一對比,就顯出大清國的可憐了。大清國擁有什麼呢?

以原始的眼光看,鴉片戰爭前夕,大清怎麼著也算是世界第一號農業大國了,最驕傲的就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地大物博,讓統治者過著全世界帝王都羨慕的生活;人口眾多,卻無人爭取到做人的資格。中國從古至今,雖然無人,但不缺的是人口。孟德斯鳩那個法國佬分析說,中國的氣候適合生孩子,中國的婦女又有著驚人的生殖能力,這種生殖能力,連戰爭與災害都阻擋不住。他說得對,從長平一戰秦國坑殺趙國降卒三四十萬直到大清王朝入關占領揚州宣布十天不封刀、導致揚州“百萬生靈,一朝橫死”,這些輪回上演的故事充分說明,兩千年的中國曆史無非就是一部殺人史和生孩子史。說來也怪,中國人就跟那小韭菜似的,割了一茬,三天之後就蔥蔥蘢蘢地長出下一茬了。

也許,這跟中國的氣候有關,跟中國女人的生殖能力有關,跟中國男人把女人當土地對待的精耕細作精神有關,跟中國人的婚姻製度和社會倫理有關,但我覺得,更跟中國執政者的經營理念有關。中國的執政者作為一個“球級地主”、作為一個高級牧羊人,他的經營理念無非是“多生孩子多種地”,導致中國人生兒育女,都跟種地一個思維了:一夫多妻製,理論上跟雙季稻、三季稻、多季稻的栽種一個原理;百姓早婚早育,理論上跟種早麥一個原理;百姓自己餓得肚子嗷嗷叫還不耽誤生孩子,理論上跟種旱稻一個原理。總之,多收一粒是一粒,多養一口是一口。於是,成績就很嚇人:康熙初年,中國人口大約九千萬。乾隆末年,中國人口三個億(當時全世界人口才九個億)。鴉片戰爭前夕,中國人口近四個億。友邦驚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