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稀裏糊塗的戰爭就開始了(13)(1 / 2)

廣州之戰:楊芳的尿桶戰術、奕山的“漢奸”觀和廣州府的白旗

1841年3月5日,參讚大臣楊芳到達廣州。

楊芳(1770-1846),字誠齋,貴州鬆姚人。據說“少有幹略,讀書通大義”,但屢試不售,才轉投行伍的。估計是念得幾本書,在那些二百五軍官中有些學識,所以一路春風得意,因鎮壓白蓮教與張格爾叛亂而被封果勇候,乃清朝名將。

楊芳到達廣州後,虎門之戰已結束。而主帥奕山和另一參讚大臣隆文尚未到達。

3月6日,楊芳到達廣州的二天,英軍攻陷屬廣州附近的獵德、二沙尾炮台。此處離廣州城東南角僅有3公裏。楊芳派餘保純出麵,與義律商量停戰。同時上奏道光,絕口不提二炮台的失陷,隻說英軍前哨探至省城十餘裏處遊奕雲雲。

3月12日,琦善被押往北京的當天,楊芳再次上奏,稱烏湧之戰中,清兵砍斃夷人,“多於官兵”,烏湧官兵傷亡446人,那麼英夷死亡至少在447人。對於道光希望自己進剿的指示,楊芳回曰:怕不能全殲,故暫作羈縻,候奕山、隆文同到時再水陸兜剿。

道光一看高興壞了,說自己“日夜引領東南,企盼捷音之至”;誇自己的老將軍“暢曉軍務”,“先聲奪人”,“客兵不滿三千,危城立保無虞,莫非朕之參讚大臣果勇候楊芳,其孰能之?”(《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第二冊,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900-902頁)

對楊芳來講,麵對英夷,跟琦善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還是老革命遇上了新問題,也就是說,雖然他是老將,但他的兵器與戰略,麵對揭竿而起的愚昧的中國農民,那是綽綽有餘的,但是麵對近代化的英國海軍,他就傻眼了。特別是英船在廣州的省河內外,所向披靡,炮火猛烈。七十歲的老頭他看不懂啊。看不懂,隻好往邪的方麵想了。他認為英軍必有邪術:“夷炮恒中我,而我不能中夷。我居實地,而夷在風波搖蕩中。主客異形,安能操券若此,必有邪教善術者伏其內。”(梁廷枏:《夷氛聞記》,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59頁)為了以邪製邪,老將軍也不要老臉了,在廣州城內遍收女人馬桶,因為有巫師告訴他,英夷槍炮之所以打得又遠又準,確實是有妖術,如果打仗時將女人馬桶向之,便可破其妖術。

私下裏覺得,楊芳這種戰術乃是跟中國的寡婦學的。文化學者鄭慧生先生在他的《上古華夏婦女與婚姻》中說:解放前夕,中國豫西南還流行一種風俗—搶寡婦!如果一個女人成了寡婦,也就意味著隨便某個野男人可以搶她回家,成親三天之後,男方再上女家送禮道歉,這事就算成了,寡婦雖然可以任人搶走,但是她有一件最後的武器,這武器就是女人的小褲頭,最好是月經帶,寡婦若當場解下這些小物件對著男人“忽悠”,那麼這武器比原子彈還厲害,中國男人再光棍,再二百五,也認為沾上這些褻物就會終身倒黴,因而望風而逃。問題是英國大炮不是咱中國的光棍,不吃這一壺。楊芳將軍就這樣玩臭了,廣州人民奉送他一首詩:“糞桶尚言施妙計,穢聲傳遍粵城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爭》第三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10頁)

道光還誇自己的果勇候先聲奪人呢,實際情形是,他的果勇候乃是臭聲奪人!

3月17日,楊芳再次向道光上奏,把3月16日的鳳凰崗事件,描繪成了一場大勝仗。所謂的鳳凰崗事件,乃是英方的“複仇女神”號帶著杉板船,打著白旗送照會來了,但是駐守鳳凰崗的江西兵根本不知道白旗規則,所以開炮轟擊,擊沉杉板船兩隻,擊斷“複仇女神”號大桅一支,英軍退走。但在楊芳的奏報裏,又成了天朝一大勝仗,英夷被擊斃多名,再也不敢來省河了。原諒楊芳吧,他不撒謊,若像琦善那樣奏報天朝根本打不過英夷,道光就會說他“喪盡天良”。為了不被皇上斥作喪盡天良,大家除了撒謊之外,別無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