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冷不丁的,戰爭就擴大了(5)(1 / 2)

揚威將軍:天朝卓越的書法家、無能的軍事家奕經駕到

英軍第二次北犯,連陷廈門、定海、鎮海、寧波,東南沿海一片告急聲,清廷震動。言官們紛紛上奏,分析失敗原因,有的認為南方軍隊被嚇傻了,必需調北方軍隊;有的認為天朝軍隊沒有跟蹤敵人追剿;有的認為天朝沒有層層設防;有的認為,戰也不行,撫也不行;有的認為,隻有妥協求和了。總之,言論紛紛,但大都是紙上談兵,紙上愛國。不知是這些愛國言論的刺激,還是道光的賭徒心理出來了,總之,他不服勁兒,像個輸了本錢的賭徒一樣,決定來個總反擊,“大張撻伐”,“大顯兵威”。為此,他任命吏部尚書奕經為揚威將軍,副都統特依順、侍郎文蔚為參讚大臣,並下令從江蘇、河南、湖北、四川、甘肅、陝西等省調兵遣將,馳援浙江戰事。

揚威將軍奕經(1791-1853),乾隆重孫,鑲紅旗人。跟奕山一樣,也是道光的皇侄輩。小弗雷德裏克·韋克曼先生說奕經是道光的堂兄弟,老外不善於這個,把人家輩分給排錯了。

奕經初為乾清門侍衛,後任護軍統領。兵部、吏部、戶部侍郎、黑龍江將軍、吏部尚書及協辦大學士等職。小弗雷德裏克·韋克曼先生對他的評價是:“此人是一位卓越的書法家,善寫文章,但是他的軍事經曆主要限於主管禦花園和獵苑,以及指揮北京的禁軍。”(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中譯本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220頁)按現在的說法,奕經應該是個書法藝術家、皇家園林藝術家、文學家、兼野生動物園園長及皇家警備司令部司令什麼的。道光讓這樣的人來替自己揚威,很玄。

奕經領兵來到蘇州後,聽說夷兵可不是鬧著玩的,遂停止了前進,以探聽夷情為名,在蘇州做起了考察。考察方式就是立個大木箱,鼓勵紳士士子們往裏投名片,並獻計獻策。據說,許多青年士子為了攀上這位皇家侄兒,都輟學了。將軍把他們弄到自己的隊伍裏,而他們也沒有辜負將軍的期望,在軍營裏舉辦了許多茶會、筵宴和詩社文會。當然了,據民間版本,揚威將軍在蘇州的考察內容是這麼一回事:“在蘇數十日,淫娼酗酒,索財貪賄,每日吳縣供給八十餘席,用費數百元,稍不如意,侍衛、京兵等即擲擊杯盤,辱罵縣令,吳縣竟被逼勒嘔血而死。督撫等無可如何。”

不管怎麼說,在督撫們的催促下,奕經終於停止了路途上的遊山玩水,於1842年1月21日到達嘉興。此時,浙江各處兵丁有四萬餘人,鄉勇九萬餘人。奕經新招的幕僚臧紆青出麵了。

臧紆青(1795-1855),字牧庵,江蘇宿遷人。從小為人豪爽,慷慨有誌,好談兵,有智略。生平簡樸勤儉,布衣蔬食,並無世俗嗜好。道光十一年(1831年)中舉人。據說黃爵滋那個著名的嚴禁鴉片的奏折的出籠,就有臧紆青忽悠的功勞在內。鴉片戰爭爆發後,他在家自招團練。奕經路過時,聽說他的名聲,想給他個官幹幹,但臧紆青拒絕了,隻給奕經做了幕僚。臧紆青的建議是:從山東、河南招丁壯萬人,從本地招丁壯兩萬,讓他們分伏寧波、鎮海與定海,人自為戰,戰不擇地。各地士紳領團勇伏於城內,大軍伏舟港口,聲東擊西,內外交逼,英夷必敗。

看臧紆青的建議,此乃真正意義上的全民皆民,全民遊擊戰。奕經雖然把他的建議上奏道光,但是在執行的時候,他們並不敢照著來。還是那句老話,對天朝的統治者來講,其真正的敵人、終極性的敵人始終是本朝人民,而不是外來的英夷。而且,奕經對民間義士的戰鬥力也深表懷疑,他對道光奏報說:“水勇、鄉勇,或係無業遊民,或係鄉村笨漢,所持兵械,不過稻杈木棒,無事或可壯聲威,遇敵則必先潰散,……此浙省兵丁、浙省鄉勇均不可用之情形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爭》第四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70頁)

誰能說,奕經說的不是實話呢?正規軍隊都不堪一擊,烏合起來的奴隸又能如何呢?他們沒有學商紂王的奴隸陣前倒戈就算夠意思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奕經總得組織一次反攻,否則沒法向皇上交待。1842年2月10日,奕經移駐杭州。據小弗雷德裏克·韋克曼先生說,在進入實際戰鬥前的一個月,奕經手下一位有名望的畫家已經“以北宋美麗而色彩鮮豔的院體畫法描繪一幅凱歌高奏的戰鬥圖畫。奕經本人甚至舉行過一次作文比賽,這使他忙了好幾天以決定哪一篇宣布即將來臨的勝利的文告寫得最好。他最後選定了一篇,其中虛構了交戰情況和對每個帶兵官怎樣傳令嘉獎”。(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中譯本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220頁)

3月上旬,各省援兵到齊,陸續開到了浙江前線。奕經感覺兵力差不多了,決定采取“明攻暗襲,同時並舉”的方針,一舉拿下寧波、定海和鎮海。原先的計劃是,三萬六千人攻打寧波,一萬五千人攻鎮海,一萬水兵乘船去收複舟山。但實際上的部署則是:水路以已故總兵鄭國鴻之子鄭鼎臣為主持,以乍浦為基地,陸續渡海,潛伏舟山各島及定海城內外,先埋伏下來,聽候吩咐;陸路分為兩支,一支二千四百人,由總兵段永福指揮,在慈溪西南三十裏之大隱山集結,準備進攻寧波;一支一千九百餘人在慈溪西門外的大寶山集結,由副將朱貴指揮,準備進攻鎮海。此外,還在寧波、鎮海之間的梅嶼埋伏壯勇三千,準備中途截擊英船;餘步雲率兵兩千駐奉化防堵;文蔚率兵兩千進駐慈溪西北的長溪嶺督戰;奕經領兵一千三百駐於紹興以東的東關居中調度;特依順領兵一千二百餘人駐杭州南的萬鬆嶺作後路應援。按小弗雷德裏克·韋克曼先生的說法,全部兵力的百分之六十被派作總部的護衛兵,真正用於攻打城鎮的,隻有四千人。